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政治体制改革的开端
中国领导人谈政治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 2009-06-16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86-07-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日本《朝日新闻》七月十五日报道】题:邓、赵表示,中国体制改革中也包括政治改革,以适应经济现代化(该报记者加藤十四日发自北京) 

  中国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十四日首次表明了如下想法,现在举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赵紫阳总理最近在南斯拉夫也表明了这种见解,他说:为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取得进展,需要对政府机构、干部制度等进行改革。它表明,现领导决心在推进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改革的同时,也着手对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令人瞩目。 

  邓主任的上述谈话是十四日在北京会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党政代表团团长李钟玉时说的。他还说,以中国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对政治体制的若干方面进行改革,邓小平就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发表正式谈话还是第一次。 

  除这些要人的谈话外,从十日到十二日,中央党校也出现了召开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会的动向。一九八四年秋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并没有谈到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然而,现在却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其背景是,现在的行政机构产生了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现象。在理论界的议论中,作为政治改革的关键,具体指出了如下几点: 

  一、政治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 

  二、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三、干部的选拔制等。人们认为,其中的焦点是第一条,党和政府两个领导组织并存的现状使两个组织的职能分工和职责不明确,它是产生人浮于事、办事无效率和官僚主义的根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