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当年的照片,王梓坤讲述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情景。(王 鹰摄)
27年前,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教授因为一个“设立教师节”的倡议,令让许多人记住了他。不过,他始终说,教师节的设立,绝对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所学校的功劳。
但是,这位生于1929年、自称“吃了48年校园食堂”、把“教师”作为毕生职业与事业追求的老教授,非常喜欢谈论所有与教师有关的故事。他也直言,尊师重教的未来路,还很艰巨。
【其人】
3次传奇经历,印证教师地位近30年提升
王梓坤是个传奇人物。他曾是“文革”后全国最早由“讲师”破格跃升为“教授”的两个人之一;曾婉拒副市长职位;曾是全国薪水最高的教授。
这3次“传奇”,折射30年教师地位变化。
“升教授”一事,发生在1977年。这一年,除了恢复高考以外,还发生了一件在知识界影响深远的事:恢复中断多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自天津率先进行,当时还在南开大学任教的王梓坤与另一位教师,由“讲师”直升为“教授”,此事连欧美报纸也纷纷报道。
不要说境外人把此当成天大的“新闻”,就连当事人也不敢相信。王梓坤回忆说,32年前的那个11月,有邻居告诉他“你升教授了”,王梓坤第一反应,竟以为邻居在拿他开涮。
不过,他很快获得了一个隆重盛大的“尊严”:那年冬天,天津有关部门在市体育馆专门召开万人大会,市领导悉数出席,亲自为他俩颁发教授证书。“教师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感受,也使王梓坤在面临第二次“传奇”时,有了特别选择。
此时,距他“升教授”已过去了四五年。由于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王梓坤被选为天津市副市长的考虑人选之一。
从一介教师进入市一级领导层,这本身就是“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一种体现。虽然为这种重大进步而激动,但王梓坤思考再三,仍希望继续做他的南开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就个人兴趣和能力来说,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让教育界焕发了蓬勃生机。我相信在这片领域里能发挥得更好。”
发生在王梓坤身上的第三次“传奇”,却在当年引起不小争议。那是1993年,正是市场经济蓬勃兴起的时候。南方一所民办大学登门求贤,诚聘已经卸任北师大校长的王梓坤院士,开出的月薪超过万元。有人大声喝彩:知识终于有“价”了;有人直摇头:当年放着那么大的官不做,为什么现在还要奔高薪而去?
再忆此事,王梓坤笑着揭开谜底:“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脑体倒挂现象,许多人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看一看:知识,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得到高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