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中华民族水利史新篇章─纪念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发布时间: 2010-12-27    作者:王立彬 董峻    来源:国史网 2010-12-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从提出、论证、规划到立项开工,这项工程历经50载沧桑,先后参与规划设计者数以万计。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成为现实。
  青山遮不住,江水北流去。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使千载奔流的长江水,极其壮观地跨过淮河、穿越黄河、涌入海河流域,历史津地区与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大江河千里携手,长江、黄河儿女将同饮一江水。

   毛泽东“借水”说和规划编制过程

   这一世纪工程从提出到动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憧憬和期望。
  上马打天下、下马搞建设的毛泽东是绘制这蓝图的第一人。同他“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相比,毛泽东主席1952年10月30日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有着诗人的奇思妙想,而且于今看来同样有着可行性。
  自此之后,各有关部门、省市和规划设计单位持续进行了五十年的南水北调前期测规划设计工作,在分析比较五十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总体布局和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1999年6月,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比选、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翌年9月,水利部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同年9月27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与会专家的意见,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
  此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划工作。
  第一、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第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四十四座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和分期实施方案。
  第四、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是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综合研究的成果。参与总体规划工作的有二十四个规划设计、科研教育单位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沿线七省(直辖市)和四十四个地级市政府的计划、水利、建设、环保、国土、农业、物价等部门,参与研究论证的各学科科技人员超过二千人。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先后召开了近百次专家咨询会和审查会,与会专家近六千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三十人一百一十多人次,广泛听取了专家们与沿线各省(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2月初,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分送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部(局)以及京、津、冀、豫、鄂、鲁、苏、皖、陕九省(市)政府征求意见;并先后向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等有关机构汇报,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认真修改,于2002年8月初正式呈国务院。
  重新构建中华“水网”
  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世界的十六分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几年来北方连年干旱,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长江流域由于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这种南涝北旱的地理特征,成为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南水北调,就是要利用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弥补北方水资源之不足,遏制并逐步改善当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地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得以协调发展。
  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从长计议,统筹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方针,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和论证工作,近年来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经反复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识逐步趋于一致,工程方案基本成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审时度势的战略性决策。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形成“四横三纵”的中华大地新的“水网”。

    1. 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
    2. 南水北调,泽润亿万家
    3. 国务院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
    4. 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5. 2002年 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6. 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下达投资999亿元
    7. 南水北调工程“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约1405亿元
    8. 南水北调工程
    9.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0. 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