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l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的逝世,是我国又一位科学巨星的陨落。贝时璋将他漫长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母亲教诲塑成高尚人格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乡憩桥村——一个滨临大海的小渔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贫困的渔民。父亲小时候给人放过牛,后来去了上海,在木器行和京货店当学徒和小伙计。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除了抚育一双儿女,就是每天不停地织渔网,然后拿到集市上出售。
贝时璋的母亲对贝时璋的影响非常大。
母亲经常教导他:“男孩子要勤快。男孩子不勤快,长大就没本事赚饭吃,何况以后还得娶妻生子,养家糊口,不劳动,挣不来钱就不能维持生活。”母亲为了让贝时璋养成勤快的习惯,经常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放学后,她都让贝时璋织三行渔网,才让他吃饭。扫地也是他母亲安排给他的一项家务活。
母亲还教导贝时璋“花钱要有计划,要精打细算,不能养成大手大脚、随便花钱的习惯。”他母亲就是这样做的,平时生活安排有计划,也非常节俭,给贝时璋的零花钱也很少,所以,他们家的收入尽管不高,但过得一直很安稳。
贝时璋的母亲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女性。每到过年,总有一些亲戚到他家来躲债,他母亲就翻箱倒柜找出一些好一点的衣物去典当,换成钱后资助那些亲戚们。这给贝时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垮台了。这年,贝时璋刚满八岁,他母亲把他送进设在贝家祠堂里的一个家族学堂去上学。临行,母亲对他说:“儿子啊,男人要有出息,要成大器,必须有文化,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上学第一天,老师教了他八个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贝时璋很高兴,感到读书真是有用,可以把平时见到的事物记下来。此后,他的功课一直很好。
1913年,对贝时璋寄予厚望的母亲,把贝时璋转到一座较大的学堂——设在贵驷桥村的宝善学堂。在这里,贝时璋系统地学习了《古文观止》,奠定了良好的古汉语基础。
走向外面的世界
这时,贝时璋的父亲已从上海到了湖北汉口,开了一家小京货店,后来,经人介绍进入一家德国商人开办的洋行当了一名账房先生。1915年,他把贝时璋接到汉口,送进一所德国人开办的学校——德华学校。这是当地一所名校,在这所学校,除国文、历史、地理和一年级的德文由中国老师讲授外,其他课程都是德国老师担任,一般读一二年就能看懂德文书报。在这里,贝时璋熟练地掌握了德语。学校还备有介绍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矿物、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等的初级读物,供学生借阅。虽然都很浅,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贝时璋很爱读。在这里,贝时璋系统地涉猎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了由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而德国则属于由德、意、奥等国家组成的同盟国集团,成为中国的敌国。l917年冬,德华学校被汉口主管教育的部门接管,改名为汉口第一中学。德籍教师全部被遣送回国。
1918年秋的一天,贝时璋在汉口华景街旧书摊上买到一本菲舍尔著的有关“蛋白体”的书,读了很感兴趣,初步懂得了蛋白体对生命的重要,这对他以后选择医学,进而选择研究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汉口第一中学也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汉口第一中学停办后,父亲想让贝时璋进武昌外国语学校德语班学习,毕业后进德国洋行做买办。但是,这时的贝时璋已是一个l5岁的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他在德华学校接触了不少买办子弟,他们生活优越,但作风势利,给贝时璋的印象很坏,所以,他不想当买办,提出到上海进同济医丁专门学校学习。贝时璋的父亲尊重儿子的心愿,这样,1919年春,贝时璋便考取了这所他心仪已久的学校。
5月,五四运动爆发。随着涌动的学生人流,贝时璋参加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散发传单。贝时璋的心情无比激动,爱国激情充满了整个躯体,他觉得自己长大了。
在同济的几年里,德籍解剖学老师鲍克斯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鲍老师讲课从不带讲稿,每次讲课,拿着人体模型或人体解剖图,给学生们讲解,他讲得非常细致生动,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敬佩不已。鲍老师的解剖学课对贝时璋日后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研究有重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