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分别授予张章宝“全国模范检察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第二天,老张就下乡查案去了。
“五声、六心、七一样”
土右旗县志记载,这里“民风剽悍,善诉讼”,农民具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善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张章宝在土右旗能够做到所办理的各类信访案件件件查办清楚,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
张章宝从事检察工作28年,他自学了法律、财税和企业管理知识。在从事控申工作的14年间,他对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农网改造等农民上访反映的热点问题深有研究,并将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民风民俗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包头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忠明介绍,张章宝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和总结。他多年实践提炼出来了“五声、六心、七一样”的接访方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五声”是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解答要和声、走时有送声、事后有回声;“六心”是接待热心、听取反映耐心、记录事实细心、解决问题诚心、执法办案公心、攻坚克难恒心;“七一样”是生人熟人一样、干部群众一样、初访重访一样、问题大小一样、态度好坏一样、本地外地一样、辖区内外一样。
零距离与无缝对接
张章宝担任检察官28年,经常下乡到农民家,从来都是赶上什么吃什么,苦菜就馒头能吃,肥猪肉片子能吃。累极了,就在农民家的炕头上眯一觉,多脏的铺盖都能盖上就睡。与农民们没说两句话,他就蹲在了农民的中间;一进门,上炕就盘上了腿儿……农民到他的办公室也很随便,就像回到了家。
有人问张章宝解决涉农信访问题有什么诀窍,张章宝说:要与农民零距离。
大城西乡一位大娘到张章宝的办公室反映问题,二话没说,穿着带泥的鞋就盘腿坐到了床上,边抽烟烟灰边往床上掉。张章宝赶忙倒水沏茶给大娘端了过去,又轻声细语问大娘:“有啥事,您跟我唠叨唠叨。”
一看张章宝这态度,大娘一肚子的怨气顺畅了不少,就把要反映的问题说了。大娘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检察职责范围,但张章宝没有一推了之,而是当即与有关部门协调,给了大娘满意的答复。看着大娘远去的背影,有同事抱怨说:“她把床单蹭得那么脏,你还给她端茶倒水?”张章宝说:“她那么大老远来反映情况,那是信任咱检察院,我们要尽力帮助她解决问题,才对得起她的信任。洗个床单那又算个啥?”
老张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字办案法:“迎”、“疏”、“导”、“快”、“督”。“迎”是把上访者热情迎进来,认真倾听倾诉;“疏”是要疏通上访者的情绪;“导”是要入情入理地劝导;“快”是发现确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检案件及时查处;“督”是不属检察机关管辖范围的,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督促其尽快解决。
“我忙点、累点不算啥”
年过半百的张章宝,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可加班加点、不分昼夜的工作对他仍是家常便饭。
张章宝家离检察院并不远,可老伴杨培华却常常十天半个月也见不着他一面。2003年为了办个重要案子,张章宝好几天下乡调查情况,高血压犯了吃点药就继续工作。这期间杨培华摔断了胳膊,家中无人照顾,他也顾不上回家看看。等张章宝办完案子回到家,老伴开玩笑地说:“我就是开店的,你是打尖的(住店)!”
心中有百姓的人,百姓也会把他记在心里。2005年春天,张章宝在双龙镇小王岱营村处理一起上访案件,一干就是3天。这3天,雨一直下个不停。3天后,张章宝将村里的账目一一公开,将村民心里结下的疙瘩一个个解开……
案子办完了,老张要走了。单位的电话一遍遍地催促着,还有案件等着他去处理。可是小王岱营村的红泥路不争气,几天小雨使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更加泥泞,车辆根本出不去。正在老张犯愁时,远处走来十几个穿着雨鞋、拿着绳索的农民,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带头上访的村民。
“老张,知道你急着要出去,我们帮你把车子拉出去!”没等老张拒绝,村民们便纷纷上前帮忙,拉的拉、推的推,滑倒了站起来接着推、接着拉……两公里的路程,村民们硬是一刻没停,一口气将汽车推上了公路!
看着满身泥泞的村民,张章宝没说一句话,只是深深地弯下腰给乡亲们鞠了一躬……
2008年以来,张章宝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十几项殊荣,他的名字不仅在自治区而且已在全国叫响。然而,鲜花、掌声、一连串的光环并没有让他忘乎所以,张章宝依然是那个一年有半年时间奔走于乡间的“草根”检察官。
为了不耽误农民手头的农活,让他们少跑路,2008年底,土右旗检察院开通了“张章宝热线”,当年上访的群众就减少了三分之一,但老张却更劳累了。
张章宝从不抱怨。他说:“基层的矛盾不能积累。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就可能拖成大矛盾。开通热线,有利于群众情绪的稳定。我忙点、累点不算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