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和平、和谐、和睦——中国周边外交的不变选择
发布时间: 2010-11-14    作者:杜逾舸等    来源:新华社 2010-11-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和平、和谐、和睦,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不变选择。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始终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求共赢。中国不会威胁任何人,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国强必霸”绝不是中国的选择。一些国家政要、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纷纷表示理解和赞赏。

  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友好外交政策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总编辑、政治评论员李卓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贯推崇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到过亚洲,非洲、中东等地,每到一个地方都向当地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侵占或威慑别国。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和谐外交”新举措,把和平、和谐、友好的外交方式向全世界推广。中国对遇到灾害等困难的国家不附加条件地提供支援,很多亚洲人,特别是印尼人已感受到了这一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中国总体维持了周边和平的安全环境,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对周边地区和平稳定的贡献日益增大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巴基斯坦感谢中国在其遭遇洪灾时的及时帮助,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帮助巴基斯坦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中国一直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经济,同时,积极帮助周边邻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泰国总理阿披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与东盟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活跃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东盟都有益。

  李卓辉:中国各民族人民都与周边国家民族人民血脉相连,亲如手足。例如,印尼的马达族等与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血缘关系,其语言和文化有很多相同之处。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柬埔寨合作与和平学会执行主任、东盟问题专家万纳里:柬埔寨和中国是天然盟友。柬埔寨把中国看做是在本地区重要、稳定的力量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已向其邻国证明,中国是寻求和平发展的国家。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成为东盟最重要的对话伙伴,表明中国为地区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在减贫和人道主义救灾等许多领域向本地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援助。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发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一些西方媒体对此谈论得很少,而是更多关注所谓的“中国威胁”,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亚洲国与国事务应由彼此协商解决

  李卓辉:21世纪成为亚洲的世纪。亚洲各国欢迎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通商,进行和平友好交往,但是,外部势力不能干涉亚洲人民的内部事务,亚洲自己的事情应由亚洲人民自己解决。亚洲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应由彼此协商解决。例如,中国和日本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纠纷,应由中日两国自己解决,别的国家无权干涉。同样,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也是相关亚洲国家的内部问题,可通过双边协商友好解决。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要把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想趁火打劫、搞乱亚洲和平局面的用心是非常明显的。

  万纳里:亚洲地区有关主权冲突的历史证明,双边处理问题的方式要比多边处理方法更为有效。柬埔寨首相洪森最近明确表达了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柬政府主张南海问题应由有关国家通过双边渠道协商解决,不能将其国际化、多边化。

  陈刚:早在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针对钓鱼岛等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为睦邻友好的总体战略服务的。虽然亚洲国家内部有时会发生冲突,但彼此总体上采取了克制和理性的处理方式。亚洲地区目前总体保持了和平与发展。(执笔记者:杜逾舸;参与记者:赵金川、高川、丁其林、张瑞玲、雷柏松、朱丽)

    1. 从“零和对抗”到“合作共赢”——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历史演进
    2. 绝不能等待和平,必须去争取和平 响应二届和大“告全世界人民的宣言”
    3. 正视历史 维护和平——写在抗战胜利68周年之际
    4. 践行新安全观 促进和平发展 用中国智慧应对国际安全问题 ——访著名军事外交家熊光楷上将
    5. 吴贻芳:“和平与智慧的女神”
    6. 为保卫伟大祖国的建设,争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而奋斗
    7. 经济相互依赖:和平之路抑或冲突之源?
    8. 胡锦涛表示: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9. 民盟北京市支部盟员联名 发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言
    10.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