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国务院“7·23”事故调查组通报事故调查进展情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1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调查组通报事故调查进展情况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21日通报了事故调查进展情况。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及时批准成立并调整充实了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聘请了国内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调查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靠专家支撑、依靠科学手段、依靠事实证据,经过严肃认真的调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近两个月来,调查组深入开展了现场勘查、模拟试验、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对事故车辆残骸等有关物证、数据资料进行了封存和保护;调取解读分析了事故前后的录音资料,以及“黑匣子”、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等装置、仪器、设备的全部信息;提取了列控中心数据,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再现了设备发生故障时的状况;在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进行了事故现场实车模拟再现试验。同时,调查组相继进行了温州南站线路绝缘性能测试、甬温线无线通信场强检测等。

  调查组还委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利用电力系统全国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对事故发生时段温州南站附近的雷电活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委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有关电子元件进行了雷电冲击电流和工频电流下的熔断模拟试验;委托中国气象局权威专家对事故发生地段雷电活动侵袭情况进行检验验证;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评测机构组成测试组对列控中心主机和采集驱动板软硬件进行了测试。

  截至目前,调查组已召开分析会、论证会、研讨会等各种会议200余次,调阅相关资料近1300件,调查询问和谈话近300人次,形成各种专项调查报告及相关文字材料近200万字。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铁路系统及时组织进行了整改,在全路排查和消除相关隐患。

  由于高铁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情况比较复杂,调查工作涉及的环节、领域、范围,需要测试验证的内容很多。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获得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实验资料,但仍有许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验证,事故调查报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时间。

  下一步,事故调查组将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抓紧工作,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调查取证,绝不放过任何疑点。调查组将科学分析和认定造成事故的技术原因,并追根溯源,彻底查清源头性问题;深入细致全面查清设计研发、检测鉴定、审查许可、上道使用、运输组织等方面的管理原因;依法依规界定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从法制体制机制及标准规范、行车组织、设备设施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强铁路安全生产,促进我国高铁事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有关事故的调查进展和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 张德江强调: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2.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3. 张金才:中共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成效
    4. 中美在建设积极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5. 回眸2009:中国外交在时代变革中前行
    6.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十年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