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开幕
作者:吕上轩    发布时间:2010/11/24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发展绿色经济 谋求互利共赢

——聚焦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

  国际性、先进性、公益性、科普性

  首届绿博会亮点纷呈

  11月24日,由商务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12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这不仅是我国举办的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中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博览会,也是在这一领域进行展示、交流、交易、共赢的一次国际性盛会。

  “本次绿博会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互利共赢’,其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商务部部长、绿博会组委会主任陈德铭说。

  绿博会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先进性、公益性和科普性。据统计,本届博览会共有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知名企业参展,其中外国企业占60%。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外国企业占比之所以较高,主要考虑到它们在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经验较为丰富,有很多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同国际企业展开经贸合作。

  据介绍,参展企业中既有西门子、通用电气、威立雅等跨国公司,也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无锡尚德等行业领军企业。各参展企业、机构将全方位展示其在全球绿色产业和经济领域技术好、层次高的杰出成果,包括了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先进产品和技术,同时还有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从产业链来说,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从涉及的行业来说,有工业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

  对百姓而言,本届绿博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科普性。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届绿博会,要向公众普及绿色知识,倡导绿色理念,在具体展出形式上采用多种新颖、活泼的互动方式,为观众展示当今世界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领域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产品。

  展区内多种展品和技术都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观众可以亲身体验高科技带来的新型绿色生活方式,感受绿色经济带给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展会期间,还将组织专业观众观展,与参展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参观本届绿博会,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助于开拓视野,加深对绿色经济的认识,增强绿色消费理念。

  布展方面,本届绿博会秉承了“简约大气、鲜明厚重、生动深刻、环保节约”的布展原则。按照展出领域和内容分设10个展区:分别为1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节能减排馆、清洁能源馆、环境治理馆、低碳技术馆、循环经济馆)、3大专区(整体解决方案、绿色金融、生态示范)和1个广场清洁能源车辆展区。在布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并要求参展企业使用环保材料,进行绿色搭建。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主题是“绿色经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由1场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组成。届时,将邀请国家领导人、相关部委负责人、外国政府代表、知名企业高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进行演讲。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筹备工作只有短短5个月时间,组委会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点对点”邀请,取得积极成效,招展情况好于预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国外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通过绿博会各主承办单位、国内外参展厂商、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把本次绿博会办成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展会。

    1. 绿色征途中的中国贡献
    2. 唐山的“三个转变”
    3.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京召开
    4.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演进与理论探索
    5. 邓小平提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过程
    6. 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双向合作互利共赢新阶段
    7. 中国与非洲:互利共赢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的发展
    9. 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