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及其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肯定,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中国道路的要义。
一、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全球视野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9~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比世界经济同期年均增长2.8%高出了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1978年居于世界第十位跃升至第二位(2010年),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3]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容歪曲的。
第一,不能将经济的快速增长单一归功于市场手段发挥作用的贡献。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经验,而是简单地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完全是市场手段发挥作用的成果,甚至认为是学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进行改革的成果,那就是对历史的误读。如此,就难以解释俄罗斯、东欧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的现实了,而这些国家恰恰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改革,他们更多地发挥了市场手段的作用;也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快于本来就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第二,不能将经济的快速增长单一归功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无疑,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在就业、税收和GDP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更给经济带来活力,促进了竞争创新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但在肯定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的同时,不能否认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否认国有经济对保障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例如,中国能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详见《改革开放激活力生动力中国经济,世界奇迹》,《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1日。与大型国有企业具有较强抗冲击能力而发挥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无不相关。
第三,不能否认政府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市场也有失灵之处,政府应当发挥作用。正因如此,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中国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付出过代价,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付出代价方面,曾表现在因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而难以避免经济运行的大波动,如1988年在宏观调控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推行全面放开价格的“价格闯关”改革,结果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不得不叫停“价格闯关”,转而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政府对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一是突出地体现在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组织实施中长远经济计划或规划,并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引导资源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进行配置;二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引导资源向中西部地区、乡村配置,以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三是体现在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如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克服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时还在这一过程中赢得发展机会,实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势。
二、不能因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而完全否定改革前的计划经济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重新审视历史时,是否就可以对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予以完全否定呢?对于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分别选择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体制如何评判这一问题,不能孤立地仅就中国的情况简单下结论,而应当将中国纳入世界范围来考察,其中的决定因素在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属于后发国家,这一特定的生产力格局和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也就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择优方案。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必然选择赶超战略,这样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然而,后发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却有一道鸿沟,即发展经济学所说的“贫困陷阱”——发展中国家由于恶性循环而难以摆脱贫困。对于新中国而言,困境还不仅如此,还要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了通过政府计划调节来集中配置资源,以推进工业化的发展突破“贫困陷阱”的路子。如果不实行计划经济,完全依靠市场手段,“一五”时期顺利实施以156项为重点的工业建设项目就难以想象了,20世纪60年代起顺利实施重大经济战略举措——三线建设也难以想象。正是通过计划手段集中配置资源,中国才在短时期内取得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和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等辉煌成就,才有了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才有了资本主义国家放弃对中国的封锁而开始向合作发展的转变。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体制对于中国实施赶超战略而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绩不可磨灭。同时,还应当认识到,实行计划经济应当作为后发国家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重要经验,不应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而对计划经济予以完全否定。
如果说计划经济是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之成功经验,那么是否就没有必要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呢?这也是一种非历史的逻辑推断。中国在通过实施计划经济快速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后,经济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如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竞争影响效率的提高、难以反映供求关系陷入“多了刀子砍,少了鞭子赶”的怪圈和扭“多了多了少了少,少了少了多了多”的秧歌,结果导致经济短缺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鉴此,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实行渐进式改革,即在长期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种改革呈现出并非完全割裂或对立而是一种明显的路径依赖关系,在转变过程中因时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仅就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而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英国、美国等实行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也不同于德国、法国等实行的莱茵模式。[5]换言之,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不仅为改革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路径依赖,从这种历史统一性和内在关联性分析,也不能对计划经济予以完全否定。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旨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市场只是手段,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着力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就是要更好地运用市场手段,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这次全会在明确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时,强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要义。同时,这次全会还在理论和重大举措上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第一,在改革的目标上既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里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突出强调了三个“让”,旨在一方面通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更加有效率;另一方面又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让少数人独占发展成果,进而永葆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二,进一步明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这与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6]相比,对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深化。将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有了根本的遵循。不仅如此,这次全会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并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现形式。
第三,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一方面是尊重了市场经济应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一方面又是基于现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而提出的。《决定》还进一步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四,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将促进共同富裕明确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对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较大分歧。一般而言,主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发挥作用,其目的也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强调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而不是有所偏颇,即“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仅如此,《决定》还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即“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里将“促进共同富裕”明确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更加鲜明地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质。(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