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 2011-10-14    作者:董志凯    来源: 2011-10-14
  字体:(     ) 关闭窗口

  转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既是渐进的,又是多元的、多种措施并举的。由1992年正式提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到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和挑战并存,13亿人口大国的变化举世瞩目。本文试图简明扼要地概述转型的历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经历了13年的探索之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国有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发展,为市场经济塑造了经营主体;改革价格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为市场经济塑造了宏观条件。在此基础上,我国正式提出了这一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确立

  在1978年以来一系列初步改革的基础上,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视察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为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后,各地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1992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郑重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0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此,中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围绕这一目标,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深入认识和积极应对市场经济考验
    2. 树立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规则信用意识
    3. 张卓元:在实践中认识市场经济——评《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改革》
    4. 在实践中认识市场经济
    5. 迎接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新时代
    6. 论1980年代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7. 袁晓江: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嬗变的基本图景
    9. 以市场经济思维改革出租车业
    10. 卫兴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