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既是渐进的,又是多元的、多种措施并举的。由1992年正式提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到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和挑战并存,13亿人口大国的变化举世瞩目。本文试图简明扼要地概述转型的历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经历了13年的探索之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国有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发展,为市场经济塑造了经营主体;改革价格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为市场经济塑造了宏观条件。在此基础上,我国正式提出了这一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确立
在1978年以来一系列初步改革的基础上,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视察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谈话,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为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后,各地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1992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郑重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0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飞跃。从此,中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围绕这一目标,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