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LCE)成为全球热点。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并逐渐成为各国各级决策者的共识。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国防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是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当务之急,而且是谋求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低碳经济时代推动国防工业转型发展,核心目标是把国防工业建设成为更节能、更绿色、更繁荣的产业。从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又遇到严峻挑战,需要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关于低碳经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通常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同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既定目标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在此背景下,国防工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为国防工业的科学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1.借助低碳经济浪潮,推动国防工业优化升级
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国防工业转型升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之际,国防工业可借助世界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良机进行优化升级。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节能减碳问题早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99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气候会议和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一次具有里程碑式“低碳经济”重要会议和协议,并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则被认为是又一次“低碳经济”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为积极响应国际社会节能减碳倡议,中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节能减碳行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全国单位GDP能耗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做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和世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条件。
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节能降耗指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正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3月就倡议,将全球GDP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运输和生态基础设施保护等绿色领域,以促进可持续复苏。中国已正成为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国家之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10个城市率先推动LED绿色照明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的“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及与国际融资公司(IFC)合作的“中国能效融资项目”,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以担保方式为银行提供部分风险补偿,目前已分别促成9亿元和50亿元人民币的节能投资,且至今基本保留了原始担保金。在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若把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纳入国家节能减碳和发展低碳经济整体规划,国防工业就可以从国家低碳发展的资金等支持计划中分上一杯羹,推动国防工业的优化升级。
另外,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市场对国际低碳技术具有特殊重要的吸引力。中国节能减碳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国际合作机会,合作的领域将涉及到资源清洁利用,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管理和污染处理,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合作的层面不仅包括国家和国家层面,而且包括国际组织和地方层面。国防工业搭上低碳领域国际合作便车,可借助国际合作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