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学者 >> 朱佳木 >> 著作精华
学习范老治学精神,继承范老未竟事业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年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诞辰110周年。范老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也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他把自己的学术生涯与革命事业有机地融和在一起,是近现代中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集学者与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范老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我们面对这位前辈的治学精神和为人风范,仍然有一种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钦佩、崇敬之情。

  范老于1893年11月1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户世代读书人家,早年曾师从著名的音韵学、训诂学家黄侃先生,在传统学术方面颇有造诣,是一位饱富旧学、成就卓著的国学大学者。他的治学领域涉及经史子集诸方面,著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水经注写景文钞》、《正史考略》、《群经概论》、《诸子略论》等。尽管这些著述已经奠定了范老在学术界的地位,但他目睹旧中国战乱不已、民族危亡的惨状,并没有陶醉在已有的学术成就中,而是忧国忧民,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从纯学术的圈子中走出来,投身于抗日和革命的洪流中,并且成长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范老早在1926年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的地下组织遭受破坏,他一度失去组织关系。但他不改初衷,仍以左派教师面貌参加党所领导的左翼文化组织,先后两次被捕,经受住了生死考验。1936年,他由北平来到河南大学文史系任教;进而脱下长衫,积极参加抗战的宣传鼓动和干部培训工作;进而投笔从戎,在确山竹沟加入抗日武装,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员,从而完成了由研究国学到研究史学,由文质彬彬的教授到文武双全的战士的人生转变。当时的豫南省委领导认为他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于1939年批准他重新入党,使他实现了多年的心愿。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1940年来到延安后,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使世界观产生了质的飞跃。

  在延安,毛泽东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历史教育,以便进一步克服教条主义的影响,亲自交待范老撰写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范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窑洞和油灯下,只用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56万字的《中国通史简编》上、中册。毛泽东看到后极为高兴,称这是为我们党做的“一件大事”,说明共产党人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拿出了“科学著作”,还为此请范老吃了一顿饭。随后,范老又写作了近百年政治史,于1946年冠以《中国近代史》的书名出版。这两部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里程碑。对于这两部著作,戴逸教授曾评价说:它们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的全部历史,教育、影响了后代的历史学家,也教育、影响了当时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它们奠定了范老在历史学界崇高而不朽的地位,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中国通史的,范老是第一人。这一评价是十分中肯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建国后,范老是中国史学会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会长,成为新中国史学界的领导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党和国家也很重视范老在学术界的影响,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在党的八大和九大上,他先后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同时,他还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第三届委员会的常委。但范老并没有因此而在学术上懈怠,相反,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的创建和《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工作中。他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对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需要,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领导同志的委托,同吴晗等人一起,组织和推动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前四史的标点工作,先后主持编辑了《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等书。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也和许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受到陈伯达、康生之流的迫害,只是由于有毛主席的保护,他才得以幸免遭难。1969年他病逝前,嘱咐亲属将其骨灰撒入钱塘江,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广阔胸怀。

    1. 在传统与革命之间——范文澜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
    2. 史学大家范文澜
    3. 中国学术要回应中国问题
    4. 高校思政课有高原更要高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