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外视域
戈尔巴乔夫谈叶利钦
发布时间: 2010-09-03    作者:[俄]戈尔巴乔夫 斯拉文著 孙凌齐 李京洲译    来源:书摘 2010-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不能把这些改革称作民主的改革  

  斯拉文:您如何评价叶利钦改革的民主性?

  戈尔巴乔夫:我不能把这些改革称作民主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所有制关系改变了,政治制度改变了。但是,这些进程不具有民主性。

  斯拉文:为什么?

  戈尔巴乔夫:因为通过这些改革,只有10~15%的人得到了好处。其余的人都遭受了损失,不少人还失去了财产和权利。我们在改革时期说过:必须消除人与财产分离的现象。这一点做到了吗?我们说过要进行自由选举,要对权力进行监督,使人民能够参与并影响政治决策。这些根本没有做到。不仅如此,宪法还赋予了叶利钦绝对的权力。再来看看报刊,没有自由的报刊,也没有自由的电视。既然刑事犯罪和贪污腐败到处猖獗,既然官僚机构成了为所欲为的衙门,又怎么能说我们的国家是民主国家呢?我们曾说,苏联的官僚主义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而现在,俄罗斯的官僚主义者要比苏联多。

  斯拉文:首先,炮轰俄罗斯议会和车臣战争就说明了这一点。顺便问一下,1993年十月事件发生时您在哪里,在做什么?

  戈尔巴乔夫:当时我正在意大利。得知此事后,我中断了访问,因为不能在那里再呆下去了。我当即致信克里姆林宫:停止屠杀,撤走军队。有些人真行,您猜得出我指的是谁,他们写了一封又一封呼吁书,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在面临许许多多的人的生死问题的关头,他们突然没了下文。他们躲在一边袖手旁观。实际上,1日以前一切已基本恢复正常,所以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4日发生了当着全体人民的面炮轰议会的事件?

  斯拉文:我不明白"恢复正常"是怎么回事?

  戈尔巴乔夫:就是恢复秩序,一切都得到控制。无论怎样也没有必要炮轰议会。这是俄罗斯千年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议会,而它在那个晴朗的早上遭受炮轰也同样是头一回。令我感到震惊的是:我们那些好看热闹的莫斯科人竟站在一旁观看炮轰。我坚决反对这一炮轰议会的行径。

  斯拉文:所以,您认为叶利钦是想给反对派一个教训?

  戈尔巴乔夫:是想镇压他们。您知道死了多少人吗?谁也不知道。

  斯拉文:有人说大概有400人。

  戈尔巴乔夫:是这个数字的4倍。

  此后发生了什么事呢?在那样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了选举,并通过全民公决推出了宪法草案。后来又对叛乱者实行大赦,却停止了对1993年事件的调查。只要我们还是这样通过国家的急剧变革来发展,我们就不会是一个民主国家。

  斯拉文:不过,人们常常把您与他相提并论。

  戈尔巴乔夫:不是相提并论,是区别而论,我与他毫无共同之处。   

改革的教训和错误  

  斯拉文:那么,您现在是如何看待改革的?这场改革对今天来说有哪些主要教训?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当代的最重要的教训在于,不能指望通过飞跃或剧变获得成功。当然,我们头脑中产生这种指望是有历史原因的。我们一直习惯于自我发泄、自我保护、自我激励。为了民族大计而在许多方面放弃或限制自我。人们今后还会如此,这是他们的优点……不过,还是不要指望所有问题可以一下子得到解决。不要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斯拉文:但有时客观情况会迫使人民起来反抗。现在他们的生活状况很困难。最终他们不免会对叶利钦的改革做出强烈反应。

  戈尔巴乔夫:当然,也许会采取革命行动,我不排除这种可能。

  斯拉文:用列宁的话说,事实证明,"上层"已经明显腐烂。

  戈尔巴乔夫:说得对,他们在许多方面已经腐烂。不过,最好还是沿着宪法的轨道前进。我个人赞成这样做。国家也应如此。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次战争、国内冲突、民族分裂、工业化、劳改营的磨难,死了那么多人,该停止了。

  斯拉文:您认为那些年改革的主要错误是什么?从今天的观点看,在那场改革中本可以有哪些改变?

  戈尔巴乔夫:我认为,我们没有利用人民群众的巨大的支持。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政权得到过如此巨大的支持。然而,我们从1990年春天开始逐渐失去这一支持。我们也没有利用解决市场问题的时机。人民一直在等待,可我们却没能抛弃陈旧的观点,把资金——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都花费到那些已经过时的大项目上。应当使人们的需求、收入与市场保持平衡,让一部分国防工业企业生产优质民用品。这样的话,人民就会理解叶利钦以及激进民主派的做法,也就不会发生叛乱了。可是当时人们认为:也许叛乱分子是对的,也许他们想使国家保持现状而不致变得更差。但没过多久他们就明白了,这不是他们要走的路。

  (摘自《尚未结束的历史》)

    1. 戈尔巴乔夫访华纪录
    2. 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