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年的建设,我国不仅有了星罗棋布的众多中小型企业,而且在近34万个工业企业中,有了2910个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即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33596个中型企业。按登记类型区分,既有大陆内资工业企业,也有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还有外商投资企业。在内资企业中,包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包含了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多种形式。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包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形式。2007年内资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8.5%,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占13.11%,私营企业产值占43.10%;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10.47%;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占21.03%。
60年来,中国工业在东、中、西部全面铺开。特别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偏集在沿海地区的状况。至2007年,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2%和15.2% 。(详见表2)
表2 2007年按区域分的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全国总计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绝对数
|
占全国比重(%)
|
绝对数
|
占全国比重(%)
|
绝对数
|
占全国比重(%)
|
绝对数
|
占全国比重(%)
|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960.0
|
91.6
|
9.5
|
102.8
|
10.7
|
686.7
|
71.5
|
78.8
|
8.2
|
年底总人口(万人)
|
132129
|
47476.0
|
36.5
|
35293.0
|
27.2
|
36298.0
|
27.9
|
10852.0
|
8.4
|
职工人数(万人)
|
11427.0
|
5098.9
|
44.6
|
2518.0
|
22.0
|
2622.8
|
23.0
|
1187.3
|
10.4
|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249529.9
|
152346.4
|
55.3
|
52040.9
|
18.9
|
47864.1
|
17.4
|
23373.2
|
8.5
|
第一产业
|
28095.0
|
10488.2
|
36.7
|
7597.8
|
26.6
|
7645.1
|
26.8
|
2832.6
|
9.9
|
第二产业
|
121381.3
|
78406.4
|
56.7
|
25734.6
|
18.6
|
22172.1
|
16.0
|
12024.1
|
8.7
|
#工业
|
107367.2
|
71330.0
|
57.8
|
22507.5
|
18.2
|
18804.2
|
15.2
|
10697.5
|
8.7
|
第三产业
|
100053.5
|
63451.8
|
58.4
|
18708.5
|
17.2
|
18046.9
|
16.6
|
8516.5
|
7.8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原煤 (亿吨)
|
25.3
|
2.8
|
11.2
|
10.2
|
40.3
|
10.3
|
40.6
|
2.0
|
7.8
|
原油 (万吨)
|
18631.8
|
6865.5
|
36.8
|
570.6
|
3.1
|
5194.7
|
27.9
|
6000.9
|
32.2
|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
32815.5
|
14179.6
|
43.2
|
7502.7
|
22.9
|
8838.2
|
26.9
|
2295.0
|
7.0
|
粗钢 (万吨)
|
48928.8
|
26516.8
|
54.2
|
10862.1
|
22.2
|
6373.9
|
13.0
|
5176.0
|
10.6
|
水泥 (万吨)
|
136117.3
|
64856.3
|
47.6
|
33985.2
|
25.0
|
29833.7
|
21.9
|
7442.1
|
5.5
|
注:本表中涉及分地区数据相加不等于全国总计的指标,在计算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占全国的比重时,分母为31个省(区、市)相加的合计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二)工业生产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总体来看,中国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之际,我国工业总产值为343亿元,其中轻工业221亿元,重工业1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为8295亿元,其中轻工业4114亿元,重工业4181亿元。1953-198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其中轻工业9.9%,重工业12.5%。按不变价格计算,我国2007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978年2401.7%;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1.9%中,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贡献为5.8%。[21]
(三)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60年来我国工业技术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尖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技术改造的投入不断增加,研发经费由1990年的125.4亿元上升至2002年的1287.6亿元,2007年仅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达到2112亿元;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0.71%上升至2007年的1.49%,增长了一倍(详见表4)。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更为活跃。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消化吸收相结合,明显提高了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高技术的若干突破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况详见表5 。
表3 1990~2002年全国R&D经费及其占GDP的比重
年份
|
1990
|
199l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R&D经费(亿元)
|
125.4
|
142.3
|
169.O
|
196.0
|
222.0
|
286.0
|
404.5
|
509.2
|
551.1
|
678.9
|
896.0
|
1042.5
|
1287.6
|
1539.6
|
1966.3
|
2450.0
|
3003.1
|
3710.2
|
占GDP(%)
|
0.7l
|
O.72
|
0.70
|
0.62
|
0.50
|
0.50
|
0.60
|
O.68
|
0.70
|
0.83
|
1.00
|
1.09
|
1.23
|
1.13
|
1.23
|
1.34
|
1.42
|
1.49
|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