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民主建设史
房宁:民主还是中国的好
发布时间: 2011-12-09    作者:    来源:光明网 2011-1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承认。但谈到中国政治发展时,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由于中国不实行西方式的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形式,一些人还断定中国实行的不是民主制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实现的,经济成功总有政治上的原因。那么,中国经济社会成功发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中国究竟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涉及民主的标准问题。长久以来,民主的概念一直是人们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关于民主有数不清的定义。在人们无法就民主的概念与定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客观地观察一个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实际社会效果。2005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这里不是从形式上、概念上去定义民主,而是提出了一个衡量民主的客观标准。那么,就让我们根据客观事实来认识和回答中国的民主问题。
  一、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工业化
  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到来。支撑中国崛起的是在60年间,主要是在30年里,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初步实现了现代化。从人类历史看,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堪称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世界历史进程的视野中观察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认为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最为成功的工业化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创造了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奇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6元。这一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为印度的八分之一。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第10位,人均国民收入190美元,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1979 —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0%的速度。这期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人均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人均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13亿国民的人口大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史上发展的奇迹。
  第二,中国在快速工业化时期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对立与动荡。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出现严重的社会分化、阶级对立,以至社会动荡屡见不鲜。西方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就是一部血泪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亦十分坎坷,不少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严重的社会分化与对立,有的陷入了长期动荡,甚至发生内战,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历程尽管遭受了不少磨难和曲折,但总体上是在不断地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成就显著。中国工业化成就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持续性上,更为难得的是经济发展成果普遍地惠及了广大人民。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农村尚有绝对贫困人口约2.5亿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5%。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足全国人口的2%。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
  伴随着工业化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从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看,30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由67.7%下降到43.1%。中国人居住条件大幅改善,2006年底,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7.1平方米。中国人预期寿命2005年达到73.0岁。
  此外,中国的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教育发展成就显著,9年制义务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巩固,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迅速发展,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中国实现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在人类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常常弥漫着战争硝烟。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一部殖民掠夺的历史。以美国为例,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崛起和称霸世界的道路一直伴随着战争。从独立至今,美国卷入海外军事行动总共超过250次。历史上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战争和美墨战争、美西战争,为美国开疆拓土。两次世界大战确立了美国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而当前正在进行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名为“反恐”,实则维持霸权。
  中国的工业化是一部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发动过对外侵略战争,没有海外军事占领,没有殖民掠夺,主要是依靠自身力量和资源实现经济发展。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通过贸易与经济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1978 — 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3位。1979 — 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贸易与合作的方式和世界进行交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行销全球,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把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的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实现了中国最根本的权利,实现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益。这一历史事实从根本上表明: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民主的中国模式。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的中国模式,既包含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普遍性因素,又有反映中国历史、国情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因素,是支持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二、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权利,释放社会活力
  人类历史上的工业化曾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既有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也有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甚至还有在封建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先例。从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看,尽管制度条件有所不同,而权利保障,即在法律制度上保证社会平等,解除对人身自由的体制束缚,给人民以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空间,是世界历史上实现工业化必备的、共同的制度条件。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是一个典型范例。美国在18世纪末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得了民族独立。美国对外获得了“国权”,即独立民族的平等权利;对内通过制订宪法,宣布了形式上的人权与自由。19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体国民的人身自由。美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经济从此崛起。
  日本是近代历史上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后,东方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唯一成功范例。日本的工业化启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日本在封建主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体制改革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1868年3月,日本年轻的明治天皇率领公卿诸侯祭祀天地神祗,宣读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途,以至于庶民,各遂其志,使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以大振皇基。”“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于东方。“明治维新”实行不到30年,日本击败了千年来仰视的老大帝国——中国,为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开辟了道路。日本的崛起也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迫使中国人痛苦地思考,为什么堂堂中华、泱泱大国竟被一个“蕞尔小国”所打败、所欺侮。中国人为“明治维新”及日本的崛起所震撼,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明治维新”纲领“五条誓文”清楚地显示,日本的工业化与国家富强起于政治改革,其改革的核心就是给予人民权利与自由,释放社会活力,即做到“各遂其志,使人心不倦”。这句话是“明治维新”纲领中的纲领。后来,一个美国人用一句话进一步概括了日本崛起的奥秘,他说:“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正是这一点变化,给了日本社会以强大的发展动力。
  中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追求经济平等作为政治平等、社会平等基础的社会制度,是一个以追求事实平等为最终目标的社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就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新进程,并且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1953 — 1978年,中国经济以年平均6.1%的速度增长,为同期世界经济发展所罕见。但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充满了艰辛,且不论外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国内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探索过程。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逐步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纲领,最终因“文化大革命”使社会陷于混乱,使工业化的脚步渐趋停滞。
    1. 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2. 欧阳坚: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尽责全过程
    3. 准确把握民主的本质特征
    4.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发扬人民民主
    5. 袁久红、卢雷:社会主义民主概念的内涵
    6. 在继往开来中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7. 探索协商民主新路径
    8. 用好互联网技术发展党内民主
    9. 不断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
    10. 发扬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关键环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