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3-20    作者:林升宝 张恽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可见,青年在引领社会风气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80年2月23日,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诞生。此后,在各单位团组织的动员下,上海青年中先后成立了各种义务服务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工人群众安装水表、电表,维修电器设备,油漆木器家具,理发、剪裁等等”。截至1982年4月,上海共有2.05万余个青年服务队。

  青年服务队由各单位青年义务组成,服务于人民群众,表明“青年觉悟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五讲四美”的明珠。目前,学术界关于上海青年服务队的研究已有一些,但这些研究缺少从整体、宏观的历史视角来把握和开展对其细部和深部的考察,对此,本文以相关文献和档案史料为依据,对上海青年服务队进行系统的再研究,以期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青年服务队产生的历史背景

  青年服务队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众多因素交织、联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现实要求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现在有两亿青年,他们是各项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现在的问题是,青年工作的状况还落后于现实生活的要求”。在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上,当时社会上存在还要不要学雷锋、要不要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青年等各种议论。一种论调认为提倡学雷锋太“左”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是“超越阶段”,脱离了青年思想实际。正如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共青团上海市委)原副书记范鸿喜回忆道:“谁讲‘为人民服务’,大家哈哈笑,感觉这是空洞的口号”。与此同时,广大青年中又盛行着“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例如,上海街头的“非法贩卖”活动利润丰厚,故社会上弃工、弃农、弃学经商的日益增多。据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室主编的《团的情况》反映,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北站派出所对周围设摊贩卖的186名摊主登记调查,其中在职干部1人,在职职工41人,在校学生39人。社会上也存在对青年印象不佳的现象。例如,“在火车站,许多旅客对主动前来帮助提行李的青年,或者一口拒绝,或者投以怀疑、警惕的目光,有的甚至给予无礼的申斥”。青年则认为社会上存在对青年“二多一少”的现象,即社会要求青年的多,指责青年的多,给予青年的甚少。

  面对上述情况,党和政府应该怎样进一步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显然,原来的办法并不适用于新问题。不少专职团干部反映,现在“阶级斗争为纲”“继续革命”不提了,“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也不提了,一切都按经济规律办事,“政治思想工作做三天三夜还不如奖金三元三角的效果好”。据范鸿喜回忆:“当时,一些青年以洋为美,穿着喇叭裤,拿着四喇叭收音机走在大街小巷上,认为很时髦。不少基层团组织不知道怎么做疏导工作,有的工厂甚至组织人去剪人家喇叭裤的裤脚管。”因此,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团组织要更多地同广大的青年接近,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对此,各地各级团组织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广泛团结广大青年,做好青年工作。例如,上海第六棉纺织厂团委对青年思想中的新问题研究后发现:“堵一堵不如引一引,批一批不如比一比,与其把坏的丑的不健康的东西批下去,不如用美好的健康的东西把它比下去”。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现实困境

  1982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也说明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丰富。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诸如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成了城市居民家中必备的生活用品,其维修服务需求也日益旺盛。然而,受制于服务行业商业网点的不足,给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宜川街道为例,一个近10万人口的工人新村,只有两个自行车修理部,而且不修车铃等,也无法就地维修缝纫机。一些街道办起了饮食店、旅馆、摄影服务部等,但限于技术条件有限,如修理自行车、缝纫机等却无一兴办。据上海永久自行车厂报《永久报》报道,位于郊区的工厂职工对于生活用品维修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厂职工往往需要请假前往市区进行修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便成为青年服务队开展服务的方向,青年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和社会实际需求进行了有效结合,以满足职工生活的需要。

  总之,基于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现实要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上海青年服务队应运而生。

二、青年服务队的发展过程与类型

  青年服务队的雏形源于上海青年工人于“文化大革命”后自行组织的电子技术、裁剪、摄影等兴趣小组。1980年初,上海自行车三厂团委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了响应厂团委的号召,机动科在团支部书记袁定法的带领下,组成了该厂的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为厂内职工提供维修自行车、装水表、修理家用电器等服务项目。该服务队的行动很快得到了厂里的肯定,厂团委号召全厂团员向他们学习,全厂范围内相继建立了一支又一支青年服务队,并于2月23日正式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第一任队长由袁定法担任。此后,上海第三钢铁厂、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和上海第十六棉纺织厂等团委也在一部分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创建了青年服务队。他们提出的“为您服务”口号则源于中央电视台1979年8月播出的《为您服务》栏目。

  1980年7月22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在自行车三厂召开1300多名团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受团中央的委托,向自行车三厂团委赠送了一台19英寸电视机,并宣读了团中央给他们的一封信。1981年4月18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向团中央提交《关于组织和开展青年服务队活动的情况报告》,介绍了上海组织和开展青年服务队的情况。5月9日,团中央办公厅编印的《团内通讯》刊载了报告全文及团中央的批示,要求各地团组织学习上海经验,“立足基层抓落实,不断总结经验,脚踏实地地为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努力”。5月,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112名优秀青年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座谈会。其间,上海自行车三厂团委书记龚镇林汇报了上海自行车三厂和自行车公司、轻工局系统的青年服务队开展“为您服务”的情况。据龚镇林回忆:当时规定我的发言时间是20分钟,结果我讲了40分钟。事实上我也只讲了20分钟,剩余的20分钟都是领导人在插话。有谁插话呢?先是李先念插话,还有康克清、倪志福等。我记得倪志福说,你知道不知道,我也是上海人,我是搞工会出身的,你是搞共青团出身的,我们工青妇是一条线,你回去以后代表我向上海的青年问好,特别是这个青年服务队,你们搞得很好,应该在全国宣传。

  此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相继报道了上海组织青年服务队的经验。如《人民日报》1981年5月18日头版刊登了《解放日报》记者高叙法撰写的《上海涌现六千多支青年服务队》的文章,介绍了近十万上海青年服务队员活跃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不计报酬,开展“为您服务”活动的情况。与此同时,也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到上海自行车三厂访问交流。从1981年5月一直到1983年,这样的参观访问持续了两三年。

  1982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的关于“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会议纪要,肯定了青年服务队的经验,认为青年服务队等“是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创造的具体活动方法和形式”。1983年1月7—22日,首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范鸿喜作为全国唯一的共青团系统代表上台做大会发言,发言主题即共青团上海市委正在开展的“为您服务”活动。1984年8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印发《关于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情况的通报》,再一次肯定了“由上海开始,随即迅速遍及全国的青年服务队和学雷锋‘综合包户服务’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活生生的共产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堂”。

  在中央高度重视的同时,上海各级团组织也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积极组织和动员青年参与青年服务队,充分履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职能。以上海市奉贤县为例,仅1982年“全民文明礼貌月”全县便成立1695个青年服务队、1399个关心小组和1459个学雷锋小组,8400余名青少年投入活动,做好事1459件。此外,该县还将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青年“为您服务日”。

  青年服务队这一源于上海自行车三厂的基层实践,不断发展成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典型,逐步被团中央认可和推广,并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为您服务”活动在河南省开封市青年中广泛展开,形成了一种新风尚。再如,陕西重型机器厂许多“为您服务”小组利用工余时间为职工洗衣理发。这些青年服务队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业余型服务队

  业余型服务队是青年服务队的雏形,是服务队中的大多数,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服装裁剪、理发、摄影、生活日用品修理(包括热水瓶、锅、面盆、雨伞等)。这一类型的服务队服务面广,需求量大,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各单位员工,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服务形式方面,体现为小型多样,讲求灵活性、便民性、利民性和实效性;在服务点上以就近就便为主,定时定点开展,并结合必要的流动性深入里弄开展巡回服务,把“为您服务”的春风送到居民的家门口。如上海第十六棉纺织厂的青年服务队开设了修房修车、油漆家具、缝补裁剪、护理病人等几十个服务项目。在服务时间上,这类服务队充分考虑到工作和业余时间,做到突击性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例如,上海照相机总厂团委在开展“为您服务”活动时结合生产情况,把各部门的青年服务队活动日、走向社会服务日等都放在月初开展,月中和月底开展一些小活动——如用吃午饭的空隙为个别职工剃头、修理一些急需的生活用具等。

  这种在青年兴趣爱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青年服务队,既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的生活之忧,又为青年施展才能搭建了平台,使青年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兴趣和才能。

  (二)专业型服务队

  专业型服务队较业余型服务队的数量要少,但是对队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属于有专业优势的青年服务队,具体服务项目为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照相机、钟表、钢笔、家用电器等维修。这类服务队在相关产品的装配和维修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服务对象除所在企业内部职工外,还在企业之间开展交流服务,特别是为一些郊区工厂开展了诸如自行车维修等专业维修服务,此外还涉及跨省区、跨国服务等。例如,截至1990年,上海无线电四厂的青年服务队由最初的2支发展到22支,队员人数由19人发展到近千人,服务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还到过南疆边防线。1990年9月,上海录音器材厂组成“为您服务”小组赴苏联开展了为期33天的维修和咨询服务,成为全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专业修理广播电视类产品的技术服务队。

  专业服务队在服务时间上除了利用下班后闲时提供零散服务外,还会结合节假日开展集中性的维修活动。如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在人民广场为广大市民开展修理自行车活动。来维修的市民有的是路过的,有的是听到消息特意过来的。由于这类服务队数量少、技术要求高、很受市民欢迎,既有的服务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青年服务队随之发展出新的形式,即把待业青年组织起来加以培训,使其担当起群众迫切需要的各种修理服务工作。1986年,宜川街道分别组建了各有20人的自行车修理服务队和缝纫机修理服务队。这既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也为待业青年提供了学习技术的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在“为您服务”口号的指引下,青年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以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为例,截至1989年,青年服务队从1个发展到18个,服务内容从原来的7项发展到10类、53项,参加队员由原来的7—8人发展到532人,从最初的服务对象只有几十个人发展到14万人次,其中修理自行车5.6万辆,理发、烫发4.3万人次,裁剪衣服近0.25万件,印放照片4.7万张。

三、青年服务队的重要意义

  青年服务队是共青团组织青年学雷锋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的一个创造,不仅成为青年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青年服务队的社会意义

  青年服务队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让青年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这既是对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学雷锋活动的历史继承,又是结合时代特点所做的创新,让青年在实践中接受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为您服务”这一口号具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广大青年在一次次“为您服务”活动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这对于侈谈“为人民服务”的青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育。共青团组织注意利用这种教育形式,因势利导,使广大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受到教益。如上海自行车三厂一名青年曾因偷盗受过处分,厂里成立服务队后吸收他为队员,他精于裁剪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发挥,在服务对象的“谢谢”声中对“自己活着要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有了真切的感受。在“为您服务”活动中,青年服务队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烦心事,使哑了的收音机响了、停摆的钟走了、卡壳的缝纫机转了,不仅修好了服务对象的物件,也改变了他们对广大青年的偏见,看到了青年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青年服务队的教育意义

  青年服务队除作为提供青年施展才华的平台之外,也成为广大青年学习技能和本领的场所。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青年工人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以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青年服务队成为青年提高技艺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的求知欲望。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青年服务队队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出现了修车能手、补包专家等。与此同时,各青年服务队还提倡队员要做到一专多能,充分激发了青年学技术、练操作的热情。据共青团上海市委1982年统计,“蝴蝶”“飞人”“蜜蜂”三个缝纫机厂通过开展青年服务队和技术练兵,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平均提高了一级,有80%的青年工人掌握了2—3项操作技术。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上海自行车、日用化学两个公司从青年服务队中发现和推荐了110多名专业人才。可见,青年服务队把队员的个体素质提高和服务队的整体素质增强相互融合,推动青年把个人发展兴趣爱好同国家和企业的需要相结合,实现了青年、企业以及社会需要的统一。

  (三)青年服务队的经济意义

  各青年服务队在“立足本职,小修小补,义务服务”的同时,把“为您服务”活动与宣传所在企业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将着眼点放在为企业排忧解难上,力图使自己成为企业腾飞的助燃剂。据龚镇林回忆:我们维修自行车所需要的零部件都是从厂里拿出来的,都是钱。一次厂长和我聊天,我说,我们活动用了很多厂里的钞票。他说,外面少做两个广告就全在里面了。从厂长的角度来说,支持我们青年服务队的活动,一方面是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是从业务角度来考虑。我们青年服务队长期在外开展各种活动,其实就是在为凤凰自行车做宣传,提高我们自行车的口碑,青年服务队本身就有广告效应。所以,我们厂长说外面少做两个广告,青年服务队所需零件的费用就足够了。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的服务足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他们在修车过程中耐心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成为该企业市场预测的一个窗口。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技术服务部青年服务队则把收集到的用户反映编写成材料“用户的苦恼”,并在车间巡回宣讲,发动了“假如我是用户……”的大讨论,不少车间还开展了“把下道工序当用户”“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活动。

  青年服务队的“为您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由于商业网点少而出现的漏洞和空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开辟了一条新渠道,成为企业售后服务的形式之一,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青年服务队为方便用户就近修理,在上海市的11个区、9个郊县乃至北京、广州、杭州等14个省市,相继开设了飞跃电视机特约技术服务部,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维修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海青年服务队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服务,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和经济意义,影响深远。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可见,党和政府对青年成长高度重视。对此,上海创新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青年服务队开展“为您服务”活动,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一个重要形式。从1980年2月第一支青年服务队的组建到1992年3月上海整合各级青年服务队成立全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上海学雷锋青年服务总队”,青年服务队最终完成了向青年志愿者的转变。青年服务队的生命力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适应了党和国家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既反映了青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有效地把创造物质文明与创造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争当突击手的活动结合起来,把发挥青年的才能与满足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广大青年为四化服务、为生产服务。在“为您服务”口号的指引下,广大青年服务队队员全身心投入“为您服务”活动中,有力地配合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作者简介]林升宝,历史学博士,讲师,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恽,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年第1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3.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7.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8.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10. 刘维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