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发布时间: 2022-12-07    作者:孔祥成 牛茹琪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2-04-10
  字体:(     ) 关闭窗口

  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行一亿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首次发行的国债。首笔国债的劝募采取了义利结合的宣传动员,并建立了纵横交错的动员网络与政社协作的组织架构,运用了分类分层的动员方案以及广播媒介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劝募结果观之,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维映像。尽管动员方式和过程仍有不足,但总体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债发行取得了两方面的实效:一方面,全民动员,快速响应,完成了公债认购任务;另一方面,探索了党领导下的政府与社会协同响应、行业与社区纵横联动的城市社会网络化动员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动员能力。

  全文见附件

  1. 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能力——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_孔祥成.pdf
  1. 上海私营体育场馆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
  2. 1959—1965年上海工业企业“比学赶帮”运动研究
  3.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社会青年的组织化改造
  4.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
  5. 上海解放后英国针对国民党封锁上海的对策及成因
  6.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