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
2018年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纪念的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40周年。对改革开放成就、经验、特征、前景等方面的回顾、总结与展望的成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在这些成果中,作为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的最终成果,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主编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以其涉及领域之宽广、分析问题之深邃、经验总结之精准,独见作者功力。这部著作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各领域各行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入剖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在新的起点上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是一本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又有对策性、前瞻性的佳作。
一、对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宽领域的描述
要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和经验作充分完整的描述和总结,只有对历史的纵深分析,对各领域的全景式、宽幅度地广泛涉猎,才能展示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成就、特征和启示,而这正是该书的特点之一。
第一,描绘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叙事宏伟的历史画卷
该书将改革开放40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梳理了其鲜明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党和国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攻坚克难阶段,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施了跨世纪发展战略;在21世纪初的十年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入新时代的中共十八大为标志,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样的叙事让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历程一目了然。
第二,对改革开放4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涵盖了18个方面,分镜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全书从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出发,进而对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发展、城镇就业与劳动力转移、农村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增进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中国外交等领域的改革历程、建设成就、经验启示做了全方位分析研究。在兼顾所述内容浩瀚、体系宏大的同时,又做到了详略得当、分析透彻。比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和重头领域,该书在农村改革方面花了较多的笔墨予以展现。从历史事实、现实数据出发,不仅分析了4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在发展路径、发展能力、功能拓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又接着分析了城镇就业与劳动力转移中的政策演进与成效,还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农村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等,使读者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
二、对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了富有创见的学术思考和理论升华
作为一部改革开放史书,对问题剖析的深度和理论分析的精度是该书的另一大特点。区别于其他史料整理类书籍的最重要之处,就是该书的各章节都带有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不是编大事记、不是做流水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对改革开放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展开分镜式描述之前,先从理论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学术史层面的剖析。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方面,作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纵观40年的改革开放史,作者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提炼可以说是相当精准的。
该书作者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做了理论层面的思考和总结,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始终坚守科学理论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该书正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为推进改革开放史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是最近40年来中国社会最深刻也是最伟大的变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的最成功实践。从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性质的认定和得失的检验标准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也是需要相当学术造诣的。作者认为,自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和检验得失的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始终是明确的,并进一步将其总结为五点,即“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改革开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改革开放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照搬和模仿其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改革与开放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外开放的目的、开放程度和得失的检验标准依然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来加快中国的发展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三、对改革开放的经验运用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和发展观点进行了深刻总结
该书运用的方法论新颖独到且科学合理。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一定要用全球视野去观察、分析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坐标上去定位,也才能看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属于中国,同样也影响着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未来改革开放的方向。作者的方法论始终秉承着通过全球视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及成功的外部条件;更准确地把握改革和开放的关系,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方略;通过国际比较,更科学准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力图为中国今后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借鉴。
研究历史还需有历史眼光。该书在研究中把各个历史阶段放在更长的历史时期中进行考察,追溯问题的来龙去脉,在认清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予以客观的评价,并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历史眼光研究改革开放史的最关键问题是认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其次是认清40年改革开放中各个阶段的关系,尤其是认清各阶段历史任务之间的接替关系。只有从历史和发展进程的视角来认识问题,才能看到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才能对各个历史阶段有比较准确地把握,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更加准确,也才能够真正总结出历史经验的适用范围,而不泛化。
此外,以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启迪当代并展望未来,使得该书的历史纵深感得以延伸拓展,这也是作者一直强调的“要有发展观点”。在绪论中,作者就非常清晰地写道,中国改革开放的长远目标是建设一个“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社会”,但改革之初的制度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全能型政府主导,加上中国人均资源匮乏、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等特殊国情,不可避免会遇到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认识,显然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能将改革开放中的问题与发展阶段中的问题混在一起,不能将现实要解决的问题与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混在一起,这样才能分清哪些是改革开放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不可能解决人类在这个发展阶段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正确区分中国的各类问题,既是理论研究中凝聚共识的关键,也是现实工作中凝聚力量的必须。
四、对改革开放的未来进行了具有前瞻性和资政价值的思考
即便是研究历史、回顾过往,一部好的著作也必须要从历程回放、成就展示、经验总结中展望未来、资政建言、启迪后人,这样的成果才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从该书对各领域各行业改革开放史的研究看,贯穿各篇章始终的是在经验总结基础上的启示、展望与建议。
总结过去4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是什么?对未来乡村振兴的启示何在?这是关心改革开放的大多数人所必然思考的问题,作者从处理好四个关系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农村改革发展,一要“处理好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不能离开国家顶层设计的统筹完善,国家顶层设计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而且二者的结合要动态地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其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二要“处理好农村‘取’与‘予’的关系”。这就是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农村发展支持政策做出选择、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农村支持目标和领域做出选择、调整,把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作为政策的着力点。三要“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服务城市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实现农村服务城市与乡村振兴相统一,统筹把握农产品供给与农村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的关系,处理好农民进城与返乡的关系,进而破解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振兴。四要“处理好主体主导与多元互补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农村所有制结构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该书中类似这样的总结随处可见,从这些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之路是完全切合中国国情的。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该书还对各领域未来秉持改革开放理念发展创新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展望。比如,在谈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与展望时,作者首先基于问题导向,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不合理,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单一化,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民众对绿色发展认识能力有限、行动措施不实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出的启示是:“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协作等方面继续付出艰辛努力”。
如何把从经验教训中获得的启示转化为未来建设发展的思路?对此,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前瞻性建议:“进一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环保督察和强化督查,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综合考虑能耗和物耗,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协作,共建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可以说,该书经验总结层层深入、有宏观高度,启示建议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供资政。
归根结底,该书所反复强调的观点,也是笔者最认同的结论,那就是未来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仍然要依靠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上要熟练驾驭资本,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充分实现“两个利用”引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而放眼长远,立足当下,要实现奋斗目标,关键是要走好眼前的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实现2035年目标乃至2049年目标奠定基础。研究无止境,以上方面也正是该书今后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的地方。改革开放不仅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事件,也是正在继续推进的宏大事业,实践在前行、思想在发展、认识在深化。让我们一起为《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的面世点赞。
[作者简介]沈开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