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运行史
2009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 2010-01-10    作者:孙承斌 邹声文 贾楠    来源:新华社 2010-0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深入调研,共商良策

  “货物吞吐量有什么变化?”“外贸的量占多少?”“内贸的量占多少?”“港口的效益有没有下滑?”……

  2008年12月12日下午4时许,营口港集装箱码头。迎着刺骨的寒风,胡锦涛总书记向港口负责人接连提了好几个问题,言语之中透出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港口生产经营的高度关切。

  只要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经济发展的困难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同志,一次次前往各地特别是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地区考察调研,同广大干部群众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计。

  掌握实情方能科学决策。

  企业车间,港口码头,城市社区,农户家中,人才市场,科研院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胡锦涛总书记奔波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城镇乡村。

  困难时刻,信心更显珍贵——

  2008年7月20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正逐步增大,胡锦涛总书记利用到青岛考察奥运会帆船比赛筹办工作的机会,在仅有一天的行程中抽出整整一个下午到企业考察调研。得知青岛金王集团等企业出口出现困难时,总书记鼓励企业负责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克服眼前困难,努力取得生产经营新成绩。

  2008年12月中旬,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化。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辽宁考察。在境外订单逐月减少的企业,总书记勉励企业负责人增强信心,开动脑筋,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党中央亲切的关怀和深情的鼓励,给困境中的人们增添了迎难而上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

  在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锦涛总书记同企业干部职工一起分析形势、寻找对策,强调要从困难中看到机遇,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做好技术储备,为将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在“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书记十分关注公司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做的准备,希望鞍钢作为我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能在严峻的经济环境面前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得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重型汽车销售趋旺,总书记要求企业牢牢把握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

  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书记殷切勉励企业牢牢把握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降低生产成本,着力做好后续服务……

  从东海之滨到茫茫戈壁,每到一处考察,吴邦国总要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听汇报、问详情、谈对策;

  从广东、重庆到浙江、上海,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温家宝紧密安排到各地调研考察;

  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贾庆林一次次就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困难的支柱。李长春在考察中特别关注宣传思想战线如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动力和支持;

  攻坚克难,关键在党。习近平一次次来到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调查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李克强考察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创新发展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在机声隆隆的工厂,在瓜果飘香的田野,在加快发展的老区,贺国强问经济、察民情、谈党建,要求纪检监察战线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基层派出所,在法律援助中心,在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周永康着重考察各地创平安保增长的有关做法……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通过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中央领导同志更加真切地体察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业发展,党中央尤为关心。

  虽然已时隔近一年半,河南省武陟县农民赵存旺,仍清晰地记得那难忘的一幕——

  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风尘仆仆地来到农业大省河南,深入田间地头、农科院所、龙头企业和农户家中,察看粮食收成,询问市场价格,了解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在村头的玉米地里,总书记同正在劳动的赵存旺等几位村民聊了起来。

  “把各种种粮补贴加在一起,今年你们家一共补了多少?”“今年增加的补贴能不能把化肥、农药涨价的部分补回来?”总书记一边问赵存旺,一边掰着指头帮他算账。

  当总书记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还有什么要求时,一位村民说出了大家的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

  总书记接过话头大声说:“我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

  20多天后,心系“三农”的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另一个农业大省安徽考察。在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小岗村,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农家小院,开起特殊的座谈会。胡锦涛明确告诉乡亲们:“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中央将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深入基层一线,就能听到真言;广泛听取意见,方能集中民智。

  2009年的全国两会,如何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数十次来到代表、委员们中间,同大家一起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领导同志一条条详细记在了笔记本上。

  2008年11月28日,中南海怀仁堂高朋满座。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做好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周铁农、蒋树声等10多位党外人士踊跃发言,提建议、献良策。胡锦涛总书记边听边记,诚恳地表示:一定会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海不辞水,始能成其大;山不让石,故能成其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个特殊战场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人民,垒筑起抗击风暴的坚强长城,凝聚起应对危机的强大力量……

    1. 1954年中共中央再提解放台湾之探源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对“包产到户”的认识和态度
    3. 中共中央召开专门会议 对照检查八项规定落实情况
    4.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5. 中共中央电唁金正日逝世
    6.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 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 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古共六大召开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