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查全性:小平同志如何拍板恢复高考
发布时间: 2011-06-09    作者:刘旭霞    来源:人民网 2011-06-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查全性教授近照(刘旭霞/摄影)

查全性教授近照(刘旭霞/摄影)

  人物小传
  查全性,被称为“建议恢复高考第一人”。1925年4月出生在江苏南京,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化学专家。
  1977春夏之交,在小平同志复出后亲自组织并全程参加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查全性第一个大胆谏言恢复高考,不仅为当时绝大多数赞成恢复高考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甚为担忧的学术界人士的积极谏言抛砖引玉,而且促成了小平同志最后的拍板,这也为近三十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胜利果实撒下了最初的种子。

  在1977年的时候,我敢说,在学校里工作的或者熟知学校情况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站在恢复高考这一边的。我自己也是在学校长期工作的,我只是有幸碰到这么一个机会与小平同志一起参加这个座谈会。小平同志听到这个建议之后,很果断地就决定当年恢复高考。假如不是小平同志同意,恢复高考的这个事情还是做不成的。
  科教工作会议前后经过
  1977年8月会议前夕,正值武汉盛暑,当时在武大党委任职的崔建瑞和蒋蒲二位同志约我去行政大楼谈话,告知我赶去北京参加一个座谈会,对会议的内容我并无所知。我随即购了机票于第二日下午飞赴北京,由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武大教师刘道玉接去北京饭店。住下后见到一些外地来京参加同一会议的教育界的旧友或知名人士,都是学理工农医的。
  参加那次会议的人,从会上发过的参会名单来看,大部分人,至少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四的人都明显比我大,我当时是五十二岁,恐怕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而且当时在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或者是教育家,当时我也只是一个副教授而已。名单上列出的科学教育界代表共三十人,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黄家驷、童第周和张文裕三人。科学院和教育部的领导各五人,其中雍文涛实际未参加,政治研究室三人,其中胡乔木实际未参加,及教育部和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四人。此外,新华社记者顾迈男和余志恒也参加了会议。有人称郭沫若参加了会议,纯属误传,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参会人员名单上,他也未曾在会上露过面。8月8日全体参会人员拍过一张大集体照,从中可见到绝大部分参会人员。据我记忆,在座谈会上未拍过其他照片,包括新华社记者也未出示过相机。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