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 2010-03-11    作者:张启华    来源:《总结历史 开辟未来》 2010-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

  同评价中国近现代一切历史人物一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必定以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因为杰出人物的贡献,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关。正如马克思赞成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是说,伟大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而伟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最大限度地解决时代的急迫课题。近代以来中国的最急迫课题,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勇敢、勤劳、充满智慧的伟大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以灿烂的汉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曾在很长时期内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影响和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只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由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奴役和压迫而落伍了。从此,复兴中华成了一个半世纪以来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回顾20世纪的中国,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屈奋斗的世纪。

  近代以来,横亘在中国通往复兴道路上的第一障碍,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争得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反帝反封建,是振兴中华的首要问题。如果说,孙中山1894年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年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创了最初的政治条件,他因此成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第一位代表人的话,那么,毛泽东则是接过他手中这面大旗在这条艰辛道路上继续奋斗的第二位代表人。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是围绕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清除了最后的政治障碍,迈出了振兴中华的第一步。这是极重要的一步——复兴,首先要独立,否则复兴无从谈起。所以,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贡献,起了关键的、开创性的和奠基的作用。他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杰出的英雄。

  诚然,自从世界现代文明的曙光升起并照射到中国大地上以来,为了迎接这新的曙光,在我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但是,只有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获得了成功,既由于他拥有了必须的历史条件,也由于他正确认识并懂得怎样利用和改变这些条件,所以能够完成时代要求他并允许他完成的任务,实现了此前几代人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而未可得的理想。邓小平说得好,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发自全国人民肺腑的心声,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还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真正复兴的开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这时面临复兴中华的第二个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既然时代使然,中国已不可能经过资本主义道路达此目的,就只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了。这样,第二个历史性课题就摆在眼前:如何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广大农村、汪洋大海般分散落后的农业个体经济和众多城乡手工业,还有民族资本主义存在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来。

  为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毛泽东又一次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诸如在农业合作化中,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前进的过渡形式;在对手工业和其他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一般地采取合作化的形式,组成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并照旧采取便利消费者的分散流动经营方式和符合社会需要的经营特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并用赎买的方式、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使我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些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正是这些正确决策,使我们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却没有引起大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动荡,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虽然三大改造运动中工作方面也存在过急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及强迫命令、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给当时的经济和其他方面工作带来一定损失,但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完成的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相比是次要的。

  三大改造的成功,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开辟了中国通往现代化、实现强国富民的光明大道,这是毛泽东作出的第二个历史贡献。

    1. 毛泽东领导军队正风反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 毛泽东与“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
    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溯源
    4. 毛泽东核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5. 毛泽东与大比武运动的中止
    6. 毛泽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
    7. 薛庆超: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是关键
    8. 毛泽东的胜战之道
    9. 毛泽东三次点将“海空雄鹰团”
    10. 从工业化到现代化: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演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