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从毛泽东点评人物看他的人格独立性
发布时间: 2010-03-25    作者:曾珺    来源:《湘潮》 2010-03-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毛泽东读书喜欢作注。他在看《旧唐书·徐有功传》和《新唐书·徐有功传》时,便使用了大、小圆圈,曲线、三角号等许多标志,多处圈点,十分动情,并在空白处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那么,徐有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所说的“命系庖厨”又是什么意思?毛泽东为什么会由读其传联想到这么多人呢?
  徐有功是唐朝武则天执政时一名颇具独特执法技巧的司法官吏,《旧唐书》和《新唐书》均载有其传。他在蒲州任司法参军期间,每每审案,都“力求宽仁,从不轻易动用刑讯,也不轻易判人笞杖刑”,而是用仁义道德去教育感化案犯改过自新。执法3年竟无一次使用杖罚。在他的治理下,蒲州各地民风大改,百姓称其为“徐无杖”。因其卓越政绩,公元689年,徐有功被招至长安任职。武则天执政时,拜为司刑丞。当时,武则天为打击和压制不满其统治的唐宗室和旧臣,任用了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大肆镇压,制造了不少冤狱,一时间朝野震恐,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徐有功顶住各种压力,不怕得罪武则天的亲信,秉公执法,敢于伸张正义,甚至当面顶撞过武则天。为此他多次被罢官,甚至3次获刑,几丧性命。但他一直抱有“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的心态,矢志不渝。周长寿二年,即公元693年,武则天再次起用徐有功,并任命他为左肃政台侍御史时,徐辞而不受,并说:“臣闻鹿走山林而命系庖厨者,势固自然。陛下以法官用臣,臣守正行法,必坐此死矣!”看透官场险恶、历尽宦海沉浮的徐有功此时有点心灰意冷了,他将自己比作在林中奔走而生命却必定系于厨子手中的鹿一样,如果接受陛下的任命,以他公正执法的性格,必定也会招致牵连而死。毛泽东读到徐有功的这段话时,不以为然,认为“此言不当”,并由此联想到了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等人。

  毛泽东批语中提及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愿屈服于敌对势力,因保持独立人格而殉志。毛泽东之所以崇尚这些人,显然与其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性格有关的。在他的人生观中,从来没有屈服二字。为了崇高的人生追求,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哪怕为自己的志向而殒身,是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情怀。所以,在毛泽东的眼中,徐有功并不算是一个完人,毛泽东欣赏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断案手笔,但却对他此时逃避现实,屈服压力的做法予以批评。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
  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中,《水浒》这部描写北宋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是他极为关注和喜爱的书籍之一。他不但喜爱读,还经常在自己的著作和讲话中引用其间的人物和故事来论证事理。他甚至还从《水浒》中吸取斗争经验和策略,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大潮中。《水浒》对毛泽东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价值观的形成。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每每与同学论及救国之道总是以“学梁山泊好汉”作答。后来,他在井冈山点起星星之火,走工农武装割据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不能不说是受《水浒》的影响。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一直对梁山英雄的作为持肯定态度,他同情英雄们逼上梁山的无奈,肯定他们“造反有理”,对限制农民革命的白衣秀士王伦、太尉高俅等人作了犀利的批判。他甚至还跟别人说:“《水浒传》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对于这场农民运动的首领宋江,毛泽东对他有过多次肯定。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打三次?我看宋江这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得学宋江,要谨慎。”他还在他的著作《矛盾论》中盛赞宋江的智谋:“《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然而,晚年的毛泽东对宋江的评价重点却由赞扬转向了批判,这种急剧的变化和他对《水浒》的评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75年5月,毛泽东的白内障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他的视力,尽量把文件读给他听。为了满足毛泽东喜爱古典文学作品,北京大学教员卢荻受命为他读一些文史作品,《水浒》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自《水浒》成书以来,关于它的评价就非常多,尤其是在宋江招安一事上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8月13日,卢荻就几部古典小说的评价问题请教毛泽东,毛泽东先说了自己对《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几部书的评价,然后又谈到了《水浒》。谈话后,卢荻将毛泽东的评价整理,次日经毛泽东亲自审定后,就成为了关于评论《水浒》的批示: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后来的研究者看到这段批示后,很容易将其与毛泽东先前对宋江的评价联系起来,认为毛泽东在评论《水浒》一书上,出现了前肯定、后否定的巨大思想转变,进而将这种转变的缘由归根于当时特别的政治形势。这种说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一定合理性。然而,就笔者所见,毛泽东对《水浒》前后评价的不同更多是出于他所读到的版本不同的缘故。
  明末以至清代,号称得了“东都施耐庵”原本的金圣叹,将《水浒》一书腰斩为70回,取代了其他版本,成为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金本”《水浒》中,删去了宋江招安攻打方腊的章回,毛泽东并没有接触到这方面内容,这一点从他从未向任何人谈及梁山英雄招安一事也可以证明。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金圣叹被骂作“封建反动文人”,“金本”《水浒》停止出版发行,那些被湮没了300余年、描写宋江攻打方腊的100回和120回的版本却大量出版发行。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接触了“金本”以外的《水浒》,所以才会对《水浒》和宋江的评价重心发生转移。然而,其间的共同点是,不论是他赞扬宋江造反,还是否认招安的做法,都是基于他时刻保持独立人格的出发点。毛泽东欣赏宋江和其他梁山好汉“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做法,对他们敢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秩序予以肯定,但同时又无情鞭挞他们丧失独立人格、沦为朝廷绞杀农民起义工具的做法。从史学角度来看,毛泽东对《水浒》一书及其中人物的评价,不失为一家之卓见。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