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毛泽东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心血和智慧。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毛泽东围绕我国生态经济问题而形成的生态经济观,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尚未发现从生态经济学视角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术成果。作者认为,分析认识毛泽东生态经济观及其影响,对我们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完善我国生态经济理论、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的生态经济观
这里的生态是广义的生态,包括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我们认为,毛泽东生态经济观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是重要因素、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节约生产可以增产、节约消费反对浪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水利是农业命脉等内容。
1.自然资源是重要因素
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建设离不开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基本观点。他认为,人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才能维持生存与发展,他说: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植物和动物又是人类的粮食。他还认为,自然资源是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资源缺乏就难以从事生产活动。在他看来,没有充足的光热水气土,就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他要求农业深翻施肥改良土壤,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同样,如果没有自然资源作原料,工业生产也将难以进行,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足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以上论述表明,毛泽东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
2.节约、综合利用资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加以节约保护,因此,毛泽东提出发展经济要节约保护资源。他说:“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他要求:“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必须节约原材料,适当降低成本和造价,厉行节约。”“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大力节约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节约才能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才能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毛泽东就如何节约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综合利用很重要,要注意”。他还说,综合利用就“和打麻将一样,上家的废物,就是下家的原料”!他告诫人们,要想多有赢牌的机会,就得吃上家的废牌!毛泽东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吃上家废牌的思想,是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的重要方法,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理论的流行观念,是当今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先声。
3.节约生产以利增产
生产领域的节约表现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展生产,而节约生产、勤俭建国是毛泽东谈得最多的生态经济观。毛泽东认为,节约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战略方针,他说:“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毛泽东看来,生产需要节约,节约可以增产,节约就是增产,因此,他将节约增产作为一项治国战略来实施,而且还将节约上升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他说:“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此,毛泽东要求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在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营中,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4.节约消费反对浪费
生态消费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生态消费概念,但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思想已彰显生态消费理念。他主张,“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须兼顾”,但人民生活只能“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他积极倡导节约消费,要求养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他提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什么红白喜事,讨媳妇,死了人,大办其酒席,实在可以不必。应当在这些地方节省,不要浪费。”为使勤俭节约成为社会新风尚,他多次号召全社会开展节约运动。同时,毛泽东坚决反对浪费,将浪费与贪污联系在一起,甚至上升到犯罪的法律高度。他说:“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有若干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其结果又常与侵吞、盗窃和骗取国家财物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相接近。故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为此,他向全党提出警告:“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5.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工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还能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毛泽东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指出林业是一个大事业,每年为国家创造很多的财富。他多次谈到并要求发展经济林:“今后庭园里要多种树木,多种果树,还可以种点粮食、蔬菜、油料作物。北京市的中山公园和香山要逐步改种些果树和油料作物。这样,既好看,又实惠,对子孙后代有好处。”这里已经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毛泽东看来,林业还对其他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他说:“这件事情对农业、对工业,各方面都有利。…‘林业是化学工业、建筑工业的基础。”毛泽东还要求:“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鉴于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要求我们,在国家建设之初就要用新观点好好经营一下,有规划,搞得很美,是园林化,他还具体要求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这些重要论断为新中国植树造林和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