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1954年毛泽东再提"解放台湾"
发布时间: 2010-11-18    作者:尹家民    来源:国史网 2010-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烟雾腾腾的准备会上,为开好中美大使级会谈,达到预期的目标,他对着那些他熟悉的随员,摸了一下自己微秃的头顶,半开玩笑地说:“诸位仁兄,各位秀才,周总理给咱们的这副担子着实不轻,现蒙各位大力协助已准备得有些头绪了。”

  他看着在座的人。这个谈判班子可谓人才济济,有副外长章汉夫、乔冠华与龚澎夫妇、董越千、浦山、王保流等人。这让他宽心不少。他们大多是当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的成员,都有与敌谈判的丰富经验。

  他转入正题:“自去年日内瓦会议以后,有一年多未和美国人打交道了。这次要不是美国在台湾海峡陷入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之地,要不是周总理在万隆采取灵活、主动的‘全方位’外交攻势取得巨大成果的压力,迫使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不得不谈,否则他们不会乖乖到日内瓦谈判桌前。”

  潇洒的乔冠华用他那惯常的哈哈大笑,插言道:“美国佬不是那么容易听话的。主席就说过,美国佬是能不讲道理就不讲道理,到讲了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王炳南同意他的说法:“朝鲜战争以来,我们之间是怒目相对,成了死对头。美国帝国主义为了推行仇视新中国的‘遏制’战略,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一个又一个条约,包围我们,封锁我们。特别是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更是分裂中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所以,我们在谈判中要特别加以注意。总理对这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寄予希望,不仅希望遣返两国侨民问题得以合理解决,而且希望应着手解决台湾问题。”

  副外长章汉夫补充说:“从目前来看,中美关系有所松动,缓解中美紧张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到底有多少?在目前还无法预测。如果有可能安排总理与杜勒斯直接会谈讨论台湾问题,那么,我们的目标就算达到了。假如实质性会谈无结果,我们仍可期望在某些象征性的技术问题上造成美国外交上承认中国的印象。即使这也不能取得成果,我们还应保持中美之间在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这个渠道的来往。以便于观察对方,与之斗争。”

  王炳南点点头:“老章说得对,谈判的主动权我们掌握,但我们也应考虑到谈判的复杂性,要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双方代表会聚日内瓦。

  而坐在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里的艾森豪威尔,轻松地转动着转椅,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他的得意,是因为他派出的驻捷克大使约翰逊是位中国问题专家,既有涵养又老谋深算,曾多次与中共代表交手,谈判技巧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前一段因他提出“战争边缘说”和“大规模报复”计划,并扬言要对中共扔原子弹,遭到了西方盟国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对,国内也是怨声载道。现在,随着谈判的来临,国内外的舆论都平息了许多。

  他曾指使杜勒斯:“我最近收到报告:共产党的舰艇减少了对国民党船只的攻击;共产党的米格飞机停止了对国民党巡逻机的攻击;对金门、马祖的炮击也大大减弱了。因此,为了避免更大的不利和被动,艾伦你也要赶快抓紧准备会谈。”

  “是的,”杜勒斯答应着,“赤色中国正为自己在国际上创造良好的形象,我们将在会谈时避免这一结果。我们与他们的会谈目的有很大距离和分歧。我们谋求的是台湾地区停火,要求中共保证对台湾不实行武力;另外,向中共施加压力,迫使其释放扣押在中国的美国人。”

  “很好,”艾森豪威尔赞赏地说道,“但我提醒你注意,为保证以后不出现双方错误的认识,这种与中共的联系要保持。”

  “我已经考虑到了。”杜勒斯自负地说,“我已指示美方谈判代表约翰逊,在会谈中忍耐,避免出现板门店谈判时那种硬碰硬的做法。要想办法维持住和北京的这种联系,会谈不能破裂,使这扇门半开半掩。但在关于释放被监禁的美国人和放弃武力这些主要分歧解决前,决不允许哪怕稍微改善气氛的协议进行讨论。”

  这是美国对中美大使级会谈订下的基调。也注定这种谈判不会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只不过是双方维持着联系而已。好像两个手搭在一起的人,却都板着脸。

  在中共方面,周恩来不时指示王炳南:为了使会谈不陷入僵局,不要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尽早进入实质性会谈。在双方遣返侨民问题上,国内已对在华12名美国人复查完毕,可获出境。而中方提出的名单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一个月的谈判终于有了个协议——遣返两国侨民协议,这也是中美会谈15年中唯一达成的协议。这是一个别出心裁、措辞古怪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愿意返回美利坚合众国者(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中国人愿意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且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快行使其返回的权利。”

  后来,周恩来总理评价这个协议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谈到台湾问题时,中美会谈毫无进展。

  谈判双方都明白美国的心思:美国动员蒋介石放弃金马,其中另有奥妙:美国想如果中共占领金门,两岸的距离就拉大了,分裂起来变得容易。而蒋介石死命守金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把美国人拉入中国的内战。因为金马战火一起,国民党军队必然不敌,美国如果坐视不救,必将在全世界特别是反共国家面前失去信誉;如果插手,则要同中共军队发生直接冲突,这样,中美战争就会爆发。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伎俩不会视而不见,对美蒋的阴谋也有所觉察。他当初决定在沿海地区采取有限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对国民党的骚扰破坏予以惩罚,并显示坚决反对美国侵略台湾分裂中国的决心,并不打算引发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通过浙东沿海作战的胜利,这一目的已基本达到。接下来,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要是中国强大了,美国是无法干涉中国内政的。毛泽东形象地说,那时,只要嘘一声,外国人就会脱身。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停攻马祖,并适时地采取了缓和紧张局势的措施。

  12月12日是蒋介石最怀恨在心的日子,21年前他被张、杨扣押在西安,他认为那是他元气大伤的开始。但今天这个日子他是高兴的,由于美国政府包藏祸心,中美大使级会谈于1957年12月12日暂时休会。

  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又得以喘息,蒋介石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从此形成偏安海岛的局面。祖国大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则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

   本文摘自《红墙知情录(三)——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当代中国出版社 尹家民著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