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跑道上高速滑行之后,抬头升空,冲上蓝天,向北飞去。
机上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此行去苏联参加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代表团成员有:宋庆龄副委员长,邓小平总书记,李先念副总理,乌兰夫副总理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胡乔木等。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起初,他有些不大想去,但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来电盛情邀请他去苏联访问。这次苏联除了举行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外,还召开两个重要会议,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自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一系列事变以来,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还是第一次。会议将讨论近几年来和今后几年的国际形势、国际共运的现状与未来及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周恩来劝毛泽东说:“你是党魁么,还得去。”周恩来还告诉他铁托也会去参加会议。其实,除了铁托,波兰党领导人哥穆尔卡、匈牙利党领导人卡达尔、民主德国党领导人乌布利希、保加利亚党领导人日夫科夫、捷克斯洛伐克党领导人诺沃提尼、罗马尼亚党领导人斯托伊卡、阿尔巴尼亚党领导人霍查等几乎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主要领导人都将出席会议。
毛泽东最后接受了赫鲁晓夫邀请,同意率团去苏联,并于1957年11月2日启程。
莫斯科机场。
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乘坐的苏制“图104”客机抵达这里时,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了。苏方以最高规格接待毛泽东及其一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等几乎全体苏联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到机场迎接。
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握手寒暄后,在机场发表了讲话:
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代表团全体同志受中国人民的委托,来到莫斯科向我们的苏联兄弟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我在1949年底、1950年初访问过苏联。那时,我们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此开始了我们两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亲密结合。
……
8年前,毛泽东几乎是披着一身战争的硝烟与征尘访问苏联的。新中国建立伊始,满目疮痍,万物凋蔽,百废待兴,而人民解放军在华南、西南仍在同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作战。光阴荏苒,8年后,毛泽东是带着对国家建设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喜悦与自豪踏上苏联土地的。这8年里,中国恢复了国民经济和正常的社会生活,并且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巨变,使苏联人不能不另眼相看同他们毗邻的中国,以最高规格来接待中国领导人。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过:“中国人在发展经济方面虽然有着巨大障碍需要克服,但是在一段时间里他们似乎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对此我是首先加以承认的。”①
会晤,访谈,晚宴,参观;
鲜花,美酒,歌声,笑语……
中国代表团在苏联的活动热烈、丰富、欢愉。远离祖国的毛泽东似乎能在这种气氛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松弛,至少他暂时用不着每天去处理案头那堆积如山的公文了。其实,毛泽东并没有停止对中国建设问题的思考。
参加完莫斯科红场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第二天,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别墅里,毛泽东会见了参加会议的法共党领导人。他特别谈到了中国的现状:
现在中国的情况有进展。总的情况是好的,也还有困难,主要是我们经济没有独立,人民生活水平低,吃穿是大问题。……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正在发展,再有十年到十五年,这物质基础就强大了。
吃穿的问题都尚未解决,说明这困难绝不是一般的困难,说明这问题的确是大问题,它常常令毛泽东萦绕于怀。他当然知道,经济不独立对于新生的社会制度意味着什么。他特别强调说:
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就是工业、农业。没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巩固。
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得靠建设。但对于建设,中国共产凳仍在探索之中。在另一次同参加会议的东欧工人党的领导人的谈话中,毛泽东坦率地说:在革命上我们的路是走正确了,在建设上我们还没有证明自己是对的,还须看十年。毛泽东说这番话不完全是谦虚,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建设问题上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一种承认。即使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算起,中国共产党也只搞过8年建设,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远未根本改观。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应该把这顶帽子甩给资本主义,甩给那些同社会主义较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