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的三大心结
发布时间: 2011-02-23    作者:何云峰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晚年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几经反复,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毛泽东思路的变化与他的三大心结有着密切关系。这三大心结是:国家安全心结、“赫鲁晓夫”心结、“独立王国”心结。 

  一、国家安全心结 

  毛泽东晚年,对国家的安全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心结对他在接班人问题方面的思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促使毛泽东认识到必须及早培养接班人,并且要多设几道“防风林” 

  19569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陈云同志。另外,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名单还没有定,但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党章上现在准备修改,叫做‘设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么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不像苏联那样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们就是要预备那一手。“请同志们酝酿酝酿,看这样是否妥当。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多几个人,大家都负一点责任。”

  毛泽东在这里谈的人事安排已经涉及接班人问题,谁会是接班人选呢?后来毛泽东自己揭开了谜底。

  195711月,八大召开后仅仅一年,毛泽东出访苏联。访苏期间,毛泽东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过一次谈话,据当时担任翻译的李越然回忆:“赫鲁晓夫就问他:谁来接班呢?有这样的人吗?!主席讲得很清楚,有!我们党内有好几位同志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接着就一个一个地点名,说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谈到邓小平的时候,毛泽东讲,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

  到了1958年,“防风林”中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在八届五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名,林彪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在党的领导人中名列第六,排在了邓小平的前面。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又取代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工作。种种迹象表明,邓小平的第二接班人地位开始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1961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24日,在毛泽东与蒙哥马利的会谈中,蒙哥马利向毛泽东提出了“你的继承人是谁”的问题。毛泽东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蒙哥马利继续问:“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毛泽东回答:“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

  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日益加剧。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毛毛透露了一个重要的史实:“‘文革'初期,在毛泽东决定确立林彪为接班人的时候,他还没想彻底去掉邓小平,他曾希望继续用邓,并希望邓能配合他在人事上的新选择。为此,毛泽东曾找邓谈了一次话。父亲后来回忆:‘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要我跟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

  总之,为了国家安全,毛泽东很早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他对接班人选的圈定始终不限于一个人,显然也是出于多几道“防风林”国家才更安全的考虑。鉴于斯大林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教训,毛泽东认为,及早培养接班人有利于避免国家出现政局动荡,是富有历史远见的表现。为了国家安全,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殚精竭虑,花费了大量心血,这是不争的事实。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