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永不言悔的共产党员――张闻天的最后岁月
发布时间: 2010-07-01    作者:于继增 刘秀娟    来源:《党史博采》 2010-07-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最后的遭遇与历史的回声

   用张闻天自己的话说,庐山会议后,他过的是脱离群众、脱离党的直接领导并听候党的长期考察的孤独生活。文革风暴的到来使得张闻天不再孤独,并立即被卷入喧嚣之中。
  712,中央专案组建议:撤销张闻天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开除党籍,在报刊上公开点名。
  89,张闻天被揪到三里河国家经委礼堂台上,挂上一块大牌子,戴上一顶高帽子,站在孙冶方旁边一起挨斗。那天天气闷热,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张闻天,弯腰低头站了一个多小时,终因体力不支一头栽倒。有个造反派骂他装死,又被拖了起来。在持续5个小时的拽来拽去中,他的衣服扣子全部掉光。鼻青眼肿的张闻天回到家中,向夫人刘英叙述经过,伤感地说:今天差点儿回不来了。看到丈夫惨不忍睹的模样,刘英号啕大哭。
  造反派又把他弄去陪斗彭德怀,每次看到他怀揣月票手提书包挤汽车去接受批斗,我一天的提心吊胆便开始了,担心他在扑面的风沙或当头的烈日下昏倒,在途中被如潮的人群挤坏,更担心被人揪斗致死。黄昏降临,我便倚门而望,眼巴巴地等待亲人归来……”刘英凄惨地回忆起丈夫被折磨的日子。
  张闻天一边接受批斗,一边接受中直机关和来自全国的提审和外调,仅10个月就有219起。在调查中,张闻天忍受住辱骂、恫吓、拳打脚踢,坚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提供材料,显示了他坚定、正直的人格。康生让张闻天证明,企图通过六十一人案打倒一批老干部,可是张闻天提供的材料恰恰相反:“61人出狱是经我签字同意的,此事党中央领导集体是知道的。尽管如此,在印发的中央文件里还是用了刘少奇、张闻天这个叛变的决定等严厉字眼,并下令北京卫戍区分别将张闻天夫妇武装监护523天,直到19691020紧急疏散时,他们才被从小屋里领出来,在审讯室里重逢。
  三天后,在专案组的护送下,张闻天夫妇带着10岁的养女小倩匆匆离京南下,来到广东省肇庆军分区大院,一个半山坡的平房里。在这里,张闻天的名字被停止使用,他化名张普,不准打电话,不准与外人接触,不准离开宿舍区,每月要向军分区保卫科书面汇报思想和言行。他常常到旁边的西江大堤散步,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出神。
  “9·13”林彪自我爆炸,使71岁的张闻天看到了希望,认为文革的形势和自己的命运将有所改变,应该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系统地写出来,他对刘英说:也许有一天我能在哪次会上谈谈。19711012,张闻天忍着病痛,避开监管,开始秘密写作文稿。计有《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公私关系》、《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衡量党的路线政策的最高尺度》等等。这些后来被称为肇庆文稿的论文,可以说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早的理论成果。在当时乱哄哄的年月,潜心作这种研究的,除了张闻天,恐怕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人。
  197242,张闻天给毛主席、周总理并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过着非常孤寂和闭塞的生活,精神上感到苦闷,请求早日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解决我的问题回到北京去,在党的领导下做些力能胜任的工作,言辞甚为恳切。到6月份,张闻天被告知:中央决定自今年5月起恢复张闻天和刘英原工资待遇,算是得到一点宽慰。
  19741018,张闻天又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要求了。这封信是托王震转呈的。几近失明的毛泽东,听完来信,让身边工作人员签批: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1975823,张闻天一家离开广东肇庆,来到江苏无锡汤巷45号定居。此时的张闻天已是百病缠身,曾几次送医院抢救。19764月的一天,张闻天自知不久于人世,让妻子写下他们的合约:二人生前商定:二人的存款,死后交给党,作为二人最后所交党费。张、刘,19764月。重病中的张闻天依然关心他的理论研究,曾让人重抄在无锡修改的文稿,说:如果能有一个懂政治经济学的文字秘书,我就可以写出更多的东西来。
  197671下午730,受尽磨难的张闻天因心脏病猝发在无锡逝世。享年76岁。
  1979825,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张闻天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陈云主持,邓小平含泪致悼词。他在悼词中说:张闻天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张闻天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要学习他终身好学,不断求知,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并代表中央宣布决定为他平反昭雪和恢复名誉
  1985830,在张闻天85周年诞辰之际,包括庐山会议发言和读书笔记肇庆文稿精彩篇章在内的《张闻天选集》正式出版,嗣后又出版了《张闻天全集》4卷。他的遗愿实现了。
  张闻天曾说过:历史最公正,是非、忠奸,这一切,历史终将证明,终将作出判断。历史的风雨裹雷挟电,大浪淘沙般冲洗着一个个匆匆过客,也更加闪映着那横亘天际而九死不悔的璀璨人生。

    1. 张寿春:张闻天为党精心培育群众路线的杰出贡献
    2. 程中原:破解张闻天研究的两大难题
    3. 论张闻天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贡献
    4. 张闻天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四个贡献
    5. 张闻天的最后十年
    6. 回忆:张闻天从出使苏联到庐山会议之后
    7. 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8. 毕生探索、光明磊落的革命家
    9. 程中原:张闻天在中央苏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0. 江泽民在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