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
广东梅县雁洋堡人。出生于1897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参加北伐,任第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副总指挥。参加了长征。1936年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参谋长,并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领导,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一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1949年任北平市长(北平解放时第一任市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区代司令员。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口述人:叶向真(叶剑英次女)
很多朋友多次问到我:你对你的父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样的评价?你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什么?我想在我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对父亲的认识是不同的。从我出生到上大学,由于一直在父亲身边,受到他的呵护,过着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没感到父亲有什么特别,觉得他就是我的父亲而已,跟大家的父亲是一样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加上阅读了许多像《星火燎原》一类的优秀传记文学和回忆录,我对父亲的了解才逐渐全面而且理性起来。
我父亲一生中几次重大的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非常正确的。我认为是因为父亲心里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定位,就是“为人民”。他一生都把是否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最有利作为人生抉择的唯一考量。
投笔从戎讲武堂,立志追随孙中山
父亲1897年出生在贫穷的客家侨乡广东梅县,这里的人要么是被人卖猪仔到南洋(东南亚国家),要么是自己想办法走南洋谋生。我祖父的四个哥哥都去了马来西亚怡堡那个地方讨生活;祖父排行最小,就留在了家里。
父亲中学毕业后,祖父叶钻祥带着父亲远渡重洋到了马来西亚,父亲在连续找工作碰壁之后,终于谋得一个小学国文教员的职务。在马来西亚教书,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不能满足父亲报国的志向。
这样的情况下,听说唐继尧开的云南讲武堂招募学兵,父亲就毅然投笔从戎,于1917年去了讲武堂的炮科习武。
父亲在云南“讲武堂”毕业时是炮科少尉。校领导非常重视他,希望他再回南洋,帮助招考一些侨生到云南讲武堂来。但父亲却一心要跟着孙中山。为什么?因为孙中山提出反对军阀、反对帝制,提倡共和,要救国救民,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样一种呼吁和号召对于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父亲和一些爱国青年一样,不堪忍受祖国在封建统治者和外国殖民者双重压迫下,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凄惨境地。“立志报效祖国”对父亲来讲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把自己一生交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个人生抉择。
当时父亲毅然谢绝了唐继尧先生(云南讲武堂的创始人之一)希望他留在云南讲武堂的一片好意。他立下志愿:谁为人民,就拥护谁。所以父亲坚定地追随孙中山革命,要把中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因而,父亲从云南到了广东,参加了支持孙中山革命的粤军,为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而奋斗。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21年,父亲成了孙中山的随扈,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1922年6月16日,粤军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竟然炮轰广州总统府,想要消灭孙中山。父亲等护卫孙中山在广州珠江的白鹅潭登上“永丰舰”,摆脱了陈炯明的围攻,脱离险境。父亲本人也多次险些被军阀叛军暗杀。
孙中山屡受国内军阀势力的欺骗和打击,在关键时刻一些标榜支持孙中山革命、建立共和国的外国势力纷纷背叛,几次落难他乡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就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孙中山倡导“联俄联共”,决心在俄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结缘蒋介石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筹办黄埔军校,廖仲恺先生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建立了20个人组成的筹备组,其中有蒋介石和我父亲。我父亲受命负责招生及选拔教员等工作。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我父亲任副教育长,负责制定了全校各科系课程。由于需要打击陈炯明反革命武装,黄埔军校开学前他带部队参加了“东征”。
父亲在黄埔军校跟蒋介石结下了非常好的友谊,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和亲信。蒋介石非常信任父亲,他规定任何人不得佩剑或佩枪进入他的卧室,只有父亲可以例外。蒋介石非常欣赏和器重父亲,在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时,他任命我父亲做他的第2师师长。
那个时候父亲在国民革命军中已经是高官了。他跟我讲当时他任2师的师长,同时还兼着两广的盐务总管。广东广西收盐税的官位是一个肥差,挣钱不费吹灰之力,干一两年100万美金就有了,那时的100万美金相当于当今几个亿的收入。他行军的时候前头是一匹马,后头是一个轿子,还有一个班的士兵跟着。父亲不想骑马的时候就可以坐轿子。挑夫前面挑着丹麦的饼干、炼奶和咖啡,后头担着威士忌和白兰地洋酒。有时遇上没有水洗手,父亲就用白兰地酒倒出来消毒。当时很多人仰慕他的位置,希望能够有一天也像他一样风光。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围剿共产党,在南京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进行了“四一二”大屠杀。
人民的鲜血惊醒了父亲,他震惊地看到蒋介石为了自己统治中国的个人目的,不惜屠杀革命力量的暴行,他痛苦地思索了三天三夜,最终决定放弃高官厚禄,离开蒋介石,并通电反蒋。
父亲在中国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决定脱掉皮鞋穿上草鞋,追随中国共产党走向井冈山,去完成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大业。
毛泽东评价我父亲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父亲也在自己的一首《题画竹》诗中言道:“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今天的时代,人们生活富裕而安定。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仍然要面对人生的抉择,要选择人生的道路。然而,物质上的极大富裕并没有必然带来精神生活的充实。父亲当年放弃的高官厚禄,竟成了现在一些年轻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有人会说,时代已经不同了,父亲他们讲的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已经过时了。我却说,父辈们一心为公,奋不顾身,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永远都不过时。
父亲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客观上是人人为我,所以主观上要我为人人,这个社会及国家才能凝聚、才能和谐,人们才能够真正安居乐业。
我如今也已步入老年,作为一个老人,我希望看到有志的年轻一辈在人生道路上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走出自己光辉的一生!
(来源: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