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钱之俊:编辑钱锺书
发布时间: 2010-12-31    作者:钱之俊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12-31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钱钟书诞辰百年

钱之俊

  转眼间,钱锺书先生逝世已十余年,2010年正值先生百年诞辰。在我们的直觉里,钱锺书一生可能都是个读书、教书、写书做学问的学者,如果没有《围城》的走红,我们一般人也不轻易把作家的名号送给他。而实际上,在大学教授、作家的空白处我们还可以加上个实实在在的“编辑”(或“主编”)的称呼。从钱锺书长长的一生中,梳理出他在学者、作家的定义之外的另一种形象,是件很吸引人的事情。从“编辑”的角度来观照钱锺书,除了可以丰富我们对其生平的认识,还别具另一番意味。1998年钱锺书去世后,国外媒体有多种报道,在介绍钱先生留学回国后的生平时,英国《泰晤士报》说:“Qian taught at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worked as an editor on journals including The China Critic,Tsinghua Weekly,and the Quarterly Bulletin of Chinese Bibliography”。这就把钱锺书回国后的工作扩大到了教书和编辑上,但这里只提到《中国评论周报》、《清华周刊》以及《图书季刊》,实际有钱锺书做主编或编辑的出版物比这个还要多,有不少在钱锺书的各种传记里都鲜有记载。限于篇幅,本文只述及民国时期。

  《桃坞学期报》  
  钱锺书第一次做编辑的刊物是中学时期的《桃坞学期报》。此事鲜为人知,所有传记都无涉及。民国十二年(1923),十三岁的钱锺书小学毕业,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桃坞中学是一所英文教学极为严谨的教会学校,师生在校内皆用英文会话交流。校长是教会派来的外国传教士,外语由外籍教师任课,其他课也是全用英语讲课,学校设初、高中部。作为教会学校,桃坞中学的中英文课程分班上课,钱锺书刚入学时,因为国学有根基,国文、中国历史等课都是直接跳到初中二年级上课,而英文、数理等课程则在初中一年级。在这些课程中,他国文是强项,数理等课却不太理想。在校期间,他多次参加作文竞赛,都是佼佼者。因为国文成绩好,文章写的好,在这期间,钱锺书担任了《桃坞学期报》的中文编辑。
  《桃坞学期报》以一半英文和一半中文的形式发行,每学期出一期,一年两期。当时上面也登广告,广告费用是“全页八元,半页四元,四分之一页二元”。编辑部分中文编辑部和英文编辑部,钱锺书在中文编辑部,其他成员还有顾鸿霖、张源、邵宗文等。中文总编辑王德文,顾问王彦孙。这是根据1926年的《桃坞学期报》版权页上的记载,编辑部成员应该不是固定的。当时上面主要发表桃坞中学初高中学生的作品,钱先生就在上面发表了文言、白话、译作等不同形式的文章。苏州档案馆目前还存有当年的刊物,近年该馆整理出版了《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翟晓声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发行),其中收录了钱锺书在《桃坞学期报》发表的三篇文章:《进化蠡见》(1926年第9卷第1期)、《天择与种变》(译作)(1926年第9卷第2期)与《获狐辩》(1927年第10卷第1期)。大连范旭仑先生说,钱先生在《桃坞学期报》上还有一篇文章,但他也未得一见(2007年9月11日与笔者信)。
  这些新披露的早期遗文,在所有传记和相关文集中都没有收录或提及,它们对研究钱氏早期思想的形成有较大的意义,很值得关注。钱锺书在中学时代的文章应该不只这些,从当时他的中英文水平来看,有关资料的开掘还很值得期待。钱先生这几篇少作是应该编入《钱锺书集》里去的,虽然他对早年文字不只一次的表示了他的不以为然。但杨绛先生也曾表示,钱的少作“也并不以为见不得人。谁都有个成长的过程,而且,清一色的性格不多见。”(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 
    1. 孤独的境界——读《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2. 我与钱锺书先生交往二三事
    3. 在“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4. 追念钱锺书先生
    5. 钱锺书为胡乔木改诗
    6. 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
    7. 杨绛的魅力
    8. 钱锺书两评周作人
    9. 幽默散文的背景与现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