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1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召开了“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同时,《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梓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题写出版感言:“若非学业精诚至,焉得大师天上来。”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所说:“钱锺书先生以其人格魅力和文化贡献,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后来者,启迪着他们探索人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纪念钱先生的学行风范,本版刊发此组文章,以飨读者。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年,与杨绛先生完婚,后同赴英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今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7年被聘为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旧文四篇》、《写在人生边上》等。
钱锺书先生1953年调入文学研究所工作,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是当代中国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长期以来,他秉承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博学多能,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长篇小说《围城》,风格幽默,比喻精辟,充满着智慧和哲理,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曾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他的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立足中华文化传统,对古今中外的文明融会贯通,博大精深,努力使中国文化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在世界文化中赢得应有的尊重和位置,堪称旷世巨著。
钱锺书先生的一生,同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同走过风风雨雨。他在文化领域深入思考、勤奋笔耕,以他绝世的才华和生花的妙笔,为启迪民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
钱锺书先生以其人格魅力和文化贡献,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后来者,启迪着他们探索人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如此,钱锺书先生还为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未来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唁电中盛赞钱锺书先生“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灵感的源泉”。
今天,我们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首先要学习和继承以钱锺书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文化、关注民族命运的炽热情怀,学习和继承他们长期潜心研读、为祖国文化发展辛勤耕耘的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正是在钱锺书先生等前辈学者的无私奉献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严谨、厚重、博大的学术传统,为今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钱锺书先生这座用之不竭的宝库,认真总结钱锺书先生的学术贡献、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不断开创学术研究的新局面,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