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科技史
科技政策深刻影响科技事业
发布时间: 2009-12-28    作者:张培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得到确认:“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195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向中央报送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以及1954年3月中央对该报告的批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阐述中国共产党科技发展政策的重要文件。

  1956年1月,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明确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科技发展要“瞄准尖端、重点突破、迎头赶上”的战略指导思想同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8月在青岛召开的遗传学座谈会则成为贯彻“双百”方针的典范。1956年8月,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编制完成,其中国防科技发展规划被列在12项重点任务的前列。中共中央1960年转发《关于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1961年制定《科研工作十四条》,1962年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出台若干科技发展条例,促进了这一时期科技事业的发展。“十二年科技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在1962年提前完成,《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始实施,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作为科技发展的方针到“文革”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技术领域与国防科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包括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等,使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大体上达到了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文革”期间,科技事业遭受打击。但在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领导人努力坚持执行正确科技政策的情形下,科技发展取得一些难得的成就,如“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人造卫星成功上天等。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两个成为此后我国科技政策基石的重要论断。1981年中央批准转发了国家科委呈报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强调科学技术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科技发展方针,为此,出台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这是中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指令性科技计划,是标志中国综合性科技计划从无到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1982年12月国务院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从宏观和战略方面统帅与协调全国科技工作。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发,确立了“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中国的科技发展动力从国防建设转向经济建设,在科技拨款、科研事业费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科学基金制度、技术市场建设等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重要成就。1986年,国家从为面向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部署科技工作,在推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攻关计划”之后,相继推出了面向农村建设的“星火计划”、面向高技术研发的“863计划”、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火炬计划”、支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的“推广计划”、支持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的“攀登计划”(后来发展为“973计划”)。这六大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国家指令性科技计划,构筑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框架。2002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其配套文件,自此国家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基本转变为以课题竞争性项目支持为主的方式。

  1994年1月,中国科学院实行院士制度,同年6月成立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与工程的最高咨询学术机构。

  1995年5月,中央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1998年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表明中国从更高的层次上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协调。1999年8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确立“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中国科技跨世纪的战略目标。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再次召开,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列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标志着科技发展战略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科技政策的不断完善、调整,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应用领域取得了诸如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高性能计算机、“神舟号”载人航天卫星、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青藏铁路等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科技人力资源从1949年不足5万人,壮大到2008年的4200多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国财政科技拨款从1953年的0.5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0亿元;2008年全社会的R&D投人达到4400亿,居世界第四位。全国科研机构从1949年的30多个,发展到2008年的3700多个;形成了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1978年SCI收录中国论文近502篇,到2007年达到97759篇,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大SCI论文产出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也居世界第三位。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从“十五”初期的不到30%增至目前的39%。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1. 科技政策演变与科技成果产出的关联研究(1978~2016)
    2. 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3. 科技政策制定的三个原则
    4. 发展科技政策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 科技政策质量的守门员
    6.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政策大事记
    7. 科技扶持政策送小微企业一程
    8. 科技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最显著
    9. 科学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10.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及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