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学术史
开放办刊与期刊国际化—以《求是学刊》为例
发布时间: 2010-06-22    作者:李宏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6-22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术期刊不但要做学术成果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术思想的引导者、学术研究的推动者和学术交流的承载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术期刊就必须走开放办刊之路。因此,“开放”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思维范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号召,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化要求,则加快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建设步伐。这种内外形势的变化,迫使以繁荣学术为己任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破茧之势确立了开放办刊理念,迅速实现了期刊的转型。

  在这种碰撞与蜕变的改革中,《求是学刊》瞄准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开放办刊和期刊国际化发展中,努力探索并超越前行。

  从服务学校到开放办刊:一种思维范式的转换

  开放之于《求是学刊》,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她便以超乎当时学术传统的大气魄,以开放的精神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当时的重大理论问题予以观照——率先开辟“生产力经济学”、“思维科学研究”等学术专栏,吸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和著名经济学家熊映梧教授撰文,推动生产力经济学和思维科学走向深入,这对当时的中国发展在学术上提供了积极的思考与求索,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从那时起,她便确立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即:探事理之微,求学术之是。这一理念的境界,要求她必须跳出已有的高校学报定位于刊发本校科研成果、立足本校科研传播这一传统思想框架。我们说,高校学报为本校的科研服务没错,但为本校的科研服务不等于封闭,这恰恰需要她借助学校优势形成自身特色,在把本校优秀学术成果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要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合,积极推动学术进步、学术创新与学术反思。在这一意义上,学术期刊不但要做学术成果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术思想的引导者、学术研究的推动者和学术交流的承载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术期刊就必须走开放办刊之路。因此,“开放”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思维范式。

  对《求是学刊》来说,从其创刊到刊名的选定,从内部不定期发行到国内外公开发行,从“唯实、求是、图新”宗旨的确立到“开放、创新、超越”理念的形成,开放意识贯穿始终,更让其游走在学术繁荣之旷野,作为社会自我反观之镜,推动并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开放意识的确立与形成,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换。这种思维范式的转换,让《求是学刊》的每一步成长并不脱离时代,而是从理论、观念的高度反映时代的主流。这种开放,不但体现为其稿源的开放性、专家审稿的开放性、作者队伍的开放性,更体现在办刊模式的开放性;这种开放,以追求高质量、高品位为生存之本;这种开放,以问题意识观照学术研究的新动向,真切地感受时代思潮涌动的脉搏;这种开放,更是一种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的自我超越和思想的不断创新。

  创刊以来,《求是学刊》在办刊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促进传统学术期刊的转型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新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新文化精神的重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她以黑龙江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为依托,始终站在学术理论的前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机构的联系,整合国内外更多优秀的学术资源,建立稳定的高层次的作者群,加强特色栏目的建设,引导国内前沿热点学术问题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合学术资源方面,《求是学刊》敢为人先,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联合开办“现代性研究专栏”,探索联合办刊新机制。三家学报基于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以开放态度和各自的学术为依托,分别对不同界域的现代性研究,以专档的形式,联合共建,时间上先后承继,内容上互通有无;并于2008年11月成功举办了“现代性研究:思潮、观念与现实”学术讨论会。这是三家学报联合打造“现代性研究”名栏的重要举措之一。三家学报联合办栏,以及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体现了学报为学界服务的宗旨和对学术繁荣的孜孜追求。事实证明,这种打破校际壁垒、形成合力促进学报发展的做法,也符合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点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可以说,在整合学术资源、探索联合办刊方面,《求是学刊》更是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 建国以来职教期刊的历史发展及其战略选择
    2. 杜鲁门政府“西藏问题”国际化战略考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