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推动文化建设 服务农民 服务基层
发布时间: 2010-12-24    作者:肖芳 李建军等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开展契约服务 破解运行难题

  革命老区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过去由于信息闭塞,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自从国家启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一些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茶叶专业村,在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的引导下,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田坝村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后,主推全村高标准发展有机茶叶2万多亩,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广播电视已经成为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全县有线电视完成县乡联网,发展用户近3万户,无线覆盖辐射边远村寨,建成27000余座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让10万余农村人口直接收看收听到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

  由于贵州地处山区,雷击、冰雹、凝冻、酸雨等自然灾害较多,造成设备损坏率较高,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为了有效破解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资金不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了“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契约服务、合同管理”的管理运行新模式,建立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后续维护长效机制,服务到每一个项目村的农户,完善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发改、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构建了四级服务体系:县里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村村通”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整合文广站资源成立“村村通”契约服务站,在每个“村村通”项目行政村就地培养一至两名维修服务“二传手”,在每个项目村民组聘请一名信息员,准确反馈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情况信息,形成了服务中心、服务站、维修员和信息员封闭而联动式的服务链条,并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实行辖区负责、层层递进、定时培训、定时服务、定时回访,使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得以有效运行。

  同时,实行契约化管理,在“村村通”项目实施的村组,按用户自愿、双方平等的原则,由县“村村通”管理服务中心按市场运作的方式与用户签订设备管理维修互助协议书,每户契约服务农户每年出30元维护经费,用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保证服务到每一个农户。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契约服务用户发展到2000多户,目前已在全县推开。

  2008年大年初二,我县花坪镇鱼跳村茂花组村民丁天华因高频头被冻坏无法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县“村村通”维修技术人员邱林同志接到信息员的电话后,放弃自己的春节休假,不顾天寒地冻,立即骑上摩托车翻山越岭赶赴用户家中,及时更换了新零件,让一家老小度过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

  今年5月5日,我县王寨乡村民组长王习富家房屋不幸失火,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王习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存放在家中还未来得及安装的10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奋力抢救设备。当设备全部安全转移出来后,王习富家的房屋及兄弟俩打工拿回家准备用于建房的10万元现金已全部被烧毁。除了“村村通”设备以外,没有救出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有用的木板!王习富说,“村村通”设备是国家财产,牵涉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老百姓能看到清晰的电视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烧了,对不起国家和群众。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契约服务、合同管理”的“村村通”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巩固已有的成果,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新农村建设,让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安全通,让党心民心永远相通。(敖克模  贵州省凤冈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2. 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3. 储著武: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文化建设高潮论探析
    4. 当前文化建设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