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群众文化建设史
推动中国杂技艺术的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2-16    作者:蔡 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中国杂技,是中华文化一张精彩的名片、一幅壮美的画卷,在我国演艺产品“走出去”中占80%的创汇份额。中央领导历来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非常关心,去年以来作出了许多新的指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版特约请文化部部长蔡武同志撰写此文,总结杂技界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把握杂技发展规律,探索杂技发展方向,使杂技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当代越来越焕发蓬勃生机,不断繁荣发展!

  杂技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枝奇葩,杂技在中国有着36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是珍贵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在2010年岁末之际,文化部相继举办全国杂技(魔术)比赛、全国优秀杂技(魔术)展演、“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颁奖以及首届全国杂技(魔术)艺术论坛等活动。这是多年来杂技艺术最为盛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阅,对于推动我国杂技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中国杂技艺术蓬勃发展

  古老的中国杂技萌芽于新石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初具雏形,兴盛于汉唐艺术盛世,宋代逐步走向民间。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有许多艺术品种日渐式微了,但是杂技艺术的绝招妙活,代代相承,精益求精,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崭新的风采,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顽强拼搏、锐意创新,创演了大量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杂技团体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杂技团体结构不断优化。为推动杂技更好更快发展,杂技界积极探索杂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团体为主导、民间团体为补充、业余团队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国县以上的专业杂技团和部队专业杂技团共有124个,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此外,我们还拥有大量的民间杂技团体以及传统深厚的“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县、河北肃宁县大王庄、河南周口市、河南濮阳县东北庄,还有“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县、“中国马戏之乡”安徽宿州埇桥区等,呈现出杂技艺术发展蔚为大观的喜人景象。 

  二是杂技创作锐意创新,从过去单一的技巧展示,发展成为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形式。杂技是以展示技巧为中心内容的表演艺术,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潜心创新,追求技巧难度,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把杂技技巧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令广大国内外观众叹为观止。为适应当今观众和文化市场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具有整体构思的杂技主题晚会形式,增加了杂技的文化含量。近年来更进一步向“杂技剧”进行大胆探索,目前在全国已创作了30多部杂技剧。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杂技剧《天鹅湖》,以崭新的艺术理念,实现了西方经典芭蕾舞与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杂技艺术的完美统一,获得国内外观众和艺术家的一致好评。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的《中华魂》、广州杂技团的《西游记》、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型杂技晚会《天幻》、遵义杂技团《依依山水情》、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ERA——时空之旅》等作品,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崭新的时代风貌和高超的技艺水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

  三是中国杂技走出国门,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在国际享有盛誉。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刻苦拼搏的精神使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上始终傲视群雄,在国际赛场屡获殊荣。中国杂技在法国巴黎“明日”国际杂技节、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蒙特卡洛国际魔术比赛等世界著名杂技赛场上不断创造佳绩,获得“金小丑”、“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金魔棒奖”等,摘取了国内外几乎所有顶尖杂技赛事最高奖的奖牌。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得首奖、金奖150余项,中国被誉为“世界杂技大国”、“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同时,我们还积极创办国际杂技赛事。如1987年创办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1992年创办了“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创办了上海国际魔术节暨国际魔术大赛,2009年在北京举办了世界魔术大会,这对扩大中国杂技的世界影响,促进中外杂技艺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中国杂技积极对外进行商业性演出,商演在境外演出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每年杂技商演创汇占整个对外演出创汇的80%以上。其中,最著名的商演剧目《龙狮》,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与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合作,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巡回演出超过10年,演出3843场,现场观众达900万人次,最近,又打造新版《龙狮》,启动了下一个十年的巡演计划。

  四是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基础性人才建设、理论建设和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为鼓励我国杂技健儿创造优异成绩,促进杂技艺术发展与繁荣,文化部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杂技比赛,展示杂技艺术成果,促进交流学习,打造政府引导创作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下,2006年始设立了“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由文化部主办,每年为在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杂技节目颁奖和奖励,对于促进杂技艺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大批杂技人才,我们在正规办学中逐渐将杂技人才培养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同时注重理论建设,为丰富杂坛创作与研究奠定了基础。杂技马戏对演出设施、设备有着特殊要求,专业化剧场尤为重要,全国首座现代化杂技厅——武汉杂技厅于1992年建成开放,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海马戏城、广州长隆国际马戏大剧院相继建成,为杂技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北京建设国家大马戏城的选址和方案论证工作也已经启动。

    1. 打造革命老区文化建设的典范
    2. 把握检察文化关系 发挥文化强检作用
    3. 检察文化建设当从阅读开始
    4. 以“四个全面”引领行政文化建设
    5.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文化解读
    6. 文化建设引领干部教育创新
    7. 发挥政协优势 推动周礼文化建设
    8. 文化建设是核心
    9. 94年风雨砥砺的文化建设之路
    10. 增强文化建设实效 提升司法能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