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世界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16日发表联合公报,确立了“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双边关系新定位。
这份两国建交38年来发表的第二个联合公报,凸显了两国关系的战略性,为中德关系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勾画了蓝图。
中德关系的发展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培育。今年以来,胡锦涛主席与默克尔总理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多伦多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多边场合3次见面,并在核安全峰会上进行了很好的会晤。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与默克尔总理举行长达两小时的会谈,气氛友好、坦诚和务实。
担任德国总理以来,默克尔4次访华。这次更是在连任后首年再度访华,表明了她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视。“德国必须学会了解中国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来潜力。”她是这样说的,也这样身体力行地做了。
中德关系发展到今天是情势所然。
在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过程中,这两个世界上重要的生产大国、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以共同利益为重,密切协调合作,同舟共济,成为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积极合作的典范。
在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困境时,中国伸出援助之手。这次访问中,中方更发出强烈信号,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一揽子金融稳定措施,相信欧洲能克服当前困难,早日实现金融和经济复苏。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欧洲市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市场。”
面向未来,中德两国都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访问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和具体项目更为两国未来合作开辟了新领域、拓展出新路径。
中德友好历史久远。德国是西方世界最早发现东方哲学魅力的国家之一,今日中国的快速发展更让德国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人熟知歌德和席勒的作品,年轻人中还有大量德国足球队的球迷。正是这种多形式、多层次的交往,铸就了两国友谊长远发展的基础。
诚然,两国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意识形态都有客观存在的差异。只要双方能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来审视两国关系,而不为一时一事之需采取一些策略性做法,就能做到“德中同行”,踏上互惠互利互谅合作的新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