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中国首次披露外贸“十年倍增”设想
发布时间: 2010-04-19    作者:王攀 肖思思 吴涛    来源:新华网 2010-04-19
  字体:(     ) 关闭窗口

4月17日,客商在广交会上选购机电产品。来自机电商会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机电产品前两日成交42.2亿美元,比2009年春交会同期增长53.76%。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商务部研究院18日公布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份“官方报告”提出,未来十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同时继续努力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这是中国首次明确就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规模的外贸产业提出有关后危机时代的“发展路线图”。

  在当天于广交会举行的外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报告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转变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中国要推进自身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发布该份研究报告的有关专家和官员表示,这表明中国已经为未来启动一系列深层次的外贸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务部首次披露“后危机时代”外贸政策

  18日于广交会上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告会”公布了这份报告。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霍建国说,从去年7月开始谋划的这份报告凝聚了包括商务部、财政部、中国社科院在内的“国家级智囊机构”和多所科研院校的成果,整份报告囊括28个子课题,“为中国未来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外贸政策全面转型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成长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大国,然而,“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担忧。

  参加报告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的钟山说:“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对中国外贸的冲击,实际上是对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072.7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13.9%。商务部研究院李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危中有机,困难局面客观上有利于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力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一批抗风险能力强、竞争力强的自主发展型企业。

  他说:“后危机时代也给中国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份额提供了机遇。中国也有这样的实力和潜力,进一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有关人士表示,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战略报告的亮点之一就是首次确定了贸易强国的具体指标。

  根据报告,到2020年,中国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总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3万亿美元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战略报告提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即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而在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1. 中国稳步走向贸易强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