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二十国集团峰会——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
发布时间: 2010-06-23    作者:杨洁勉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6-23
  字体:(     ) 关闭窗口

6月初,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

  在2009年9月的美国匹兹堡峰会上,二十国集团被正式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这是从国际体系建构方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承认。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贸易、投资和金融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呈现出高度的相互依赖性特征。从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力量对比看,传统西方大国实力相对下降,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显著上升。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西方大国不得不寻求与新兴市场大国进行合作。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提供了一个务实合作的多边平台,有效地将各种力量因素和利益分歧纳入到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加以协调,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公正和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重要作用——

  防止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塑造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构建国际经济治理制度

  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建立之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事务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各大经济体联手推出危机紧急应对措施,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有效防止了危机进一步蔓延。各国在领导人峰会上就金融救助和财政刺激措施进行讨论和协调,在为国际金融组织提供充足资金、重建金融市场信心、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这对防止危机引发世界经济重复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推进各国在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均衡增长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塑造更加开放、自由和强劲的世界经济增长环境。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面临日益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为此,有关各方多次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持世界经济开放的重要性。在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方面,各国均认同“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基本框架,并有望未来进一步的落实和推进。

  第三,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构建更为平等和公正的国际经济治理制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制定了时间表,使得该议程得到实质性推进。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尽管各国存在很多争议,但是在防止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机构资本比例等领域取得了共识,而且仍然进行着很多磋商和对话,并有望取得进一步进展。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方面,推进多哈回合谈判,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对话,以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着眼长期,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仍会在维持世界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深远影响——

  国际体系转型中“第一性规则”的变迁、提高全球经济治理效率、为应对其他全球性问题树立范例

  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的兴起,对国际格局和秩序的调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从南北关系的角度看,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使得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能够相对平等地参与全球经济事务的协调,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合法性大大增强。该机制为11个新兴成员国在经济领域参与全球议程的设定,并共同探讨其解决之道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旧有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机制虽然早已将新兴大国纳入对话范围,但主客界限分明,议题完全由八国集团主导。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的这一变革是国际体系转型中“第一性规则”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全球经济治理的效果看,二十国集团被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全球经济治理的效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获得全新的政治推力,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有利于其在协调与地区性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长远效力。

  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事务协调领域的良好表现还可能成为一个范例,外溢到全球性问题应对的其他领域,比如社会、环境、气候、安全等等方面,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体系改革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在发达经济体基本走出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困境之后,他们对体系改革的政治意愿大为减退,对维护当前既得利益更加关注,从而使二十国集团内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增加、落实已有共识的难度增大、常态化谈判的“协商疲劳”增强。此外,二十国集团还要在议题设置、机制建设、协商联系、公平合理等方面倾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代表它们的权益。同前年和去年的三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相比,今年在多伦多和韩国首尔以及明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三次领导人峰会将是二十国集团能否长期发挥“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作用的关键之举,其中多伦多峰会更是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化后的首次峰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国际社会如此关注本次领导人峰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

    1. 三十年成功合作典范
    2. 胡锦涛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
    3. 曾培炎:中国有意愿也有条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4. 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5. 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6. 任晓:中国、G20与全球治理
    7. 全球经济在动荡中加速变化
    8. 中国政治发展视角下的独特治国方略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