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发布时间: 2011-02-14    作者:石仲泉    来源:《求是》 2011-0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6年磨一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终于出版了!
  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的历程,大体分为三个“30年”。《党史》二卷反映的是第二个“3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这是三个“30年”中党的历史既波澜壮阔又最为复杂和曲折的时期。这里谈谈如何正确认识这段历史和《党史》二卷如何反映这段历史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探索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尽管那时他并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大的曲折和失误,但历史证明:党的第二个“30年”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探索,正是“S形”。
  在中国搞建设同干革命一样,马列主义本本里没有现成的答案,从其他国家里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探索。由于我们国家的国情十分特殊和当时的国际压力相当巨大,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很大局限,再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这对于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使命,并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异常艰辛。
  对于这“30年”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历史,由于人们的不同经历和阅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观念,不同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其中不少还牵涉一个感情和理性、历史认知和与时俱进、分析视角和全面把握的关系,因而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和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不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必须对这段历史的重大基本问题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否则,就是过去西方列强所鄙视的“一盘散沙”,不可能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钢铁般的凝聚力,不可能产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产力和创造力,不可能实现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而奋斗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统一全党、全国人民认识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就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就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科学论著。特别是邓小平亲历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在相当长时间是党和国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比较了解,或是有些事件的参与者,或是有些事件的决策者,对许多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说明具有权威性,可以成为正确认识这段历史的重要参照。他实际上勾勒出了党的第二个“30年”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S形”。《党史》二卷,正是以长篇巨制努力展现这个“S形”,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来说明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常艰辛性。

    1. 深刻的启迪 宝贵的教益
    2. 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
    3. 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