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图书评介
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
发布时间: 2011-02-17    作者:田克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2-17
  字体:(     ) 关闭窗口

——读好学好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学习,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历史的学习紧密衔接起来,从党的9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认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一部全面准确了解新中国前29年不平凡历程、正确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这29年,是党从革命转向建设、从夺取政权转向执掌政权、从破坏旧社会转向建设新社会的29年。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学习,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历史的学习紧密衔接起来,从党的9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认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充分表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从“第一次结合”继续取得进展,到“第二次结合”的提出并取得积极成果而又遭至严重曲折,再到“第二次结合”的重新开始及成功推进的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尽管道路并不平坦,但党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主线,反映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的本质和主流。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2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既有继续推进之成功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惨痛教训。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认真总结和汲取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建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本质,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第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深刻总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特别是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同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同各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作斗争,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宝贵经验。

  第二,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充分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国情是一个涵盖了诸多要素的综合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间,党对我国国情既有过清醒的正确的认识,也发生过严重偏差。强调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点并正确反映了国情的变化;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遭受重大挫折,则在于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了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三,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必须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做到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又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曾反复强调,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注意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提出要把民主集中制引进认识论,使理论和实际、领导和群众更好地结合起来。毛泽东晚年恰是由于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他自己一贯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左”倾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我们所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明确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反复强调: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真正贯彻民主集中制,这就在实际上解决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机制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为中华民族振兴提供更加牢固的精神支柱。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1. 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
    2. 把握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3. 构建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4. 张德勇:新思想,谱写治国理政新篇章
    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贡献:“五大问题”和“五大规律”
    6.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导向
    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梁八柱”
    8. 深刻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9. 夯实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10. 以治国理政新方略擎起宏图伟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