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海外观察
西方发展模式遭遇危机
发布时间: 2012-02-28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02-27
  字体:(     ) 关闭窗口
  目前,已持续三年之久的美欧金融和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和蔓延,西方经济复苏步履维艰。面对1929年大萧条以来涉及范围最为广泛、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近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对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和发展模式的“反思热”。不久前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就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该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指出,现有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失衡、不可持续”,改造和重塑“刻不容缓”。
  美欧金融和债务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是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不同发展模式激烈碰撞,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愈来愈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意识到,从全球和历史的视角来看,西方金融和债务危机实质上是西方发展模式的危机,是市场和社会对美欧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严厉惩罚。
  首先,这场危机表明,发达经济体的过度负债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二战后,美欧国家普遍以鼓励借贷消费来刺激经济,虽然这种做法作对经济恢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超出收入水平的过度消费导致过度借贷,造成储蓄率降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其长期积累并恶化必然引发债务危机。目前美国债券发行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额的32%,联邦政府欠债已高达14多万亿美元,占全球公共债务总额的24%,占本国GDP的90%多。欧洲各国平均政府债务水平已经逼近90%,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五个重债国的国债本息加起来达到4万多亿美元。
  第二,这场危机表明,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开始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等虚拟经济产业。2000底,全球金融衍生品的价值规模为94万亿美元,到2008年底,就增加到680万亿美元。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分散实体经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带来的就业同传统制造业相比也比较低,过度发展并依赖虚拟经济,有可能削弱实体经济,同时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风险。美国的虚拟经济迅速膨胀,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实体经济,致使经济泡沫愈吹愈大,直到破裂并引爆了金融危机。
  第三,这场危机表明,没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福利国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长期以来,欧洲尤其是希腊等南欧等国政府往往不顾国情和实际经济状况,提出大量福利主义许诺,从而不得不增加预算支出并大量减税,形成巨额财政赤字。这种做法不仅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债台高筑,而且助长了贪图享受的懒散社会风气,降低了工作效率。据欧盟有关部门统计,欧洲人平均工作时间要比美国人和日本人少出10%,成为欧盟劳动生产率长期落后于美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欧债危机证明,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在社会公平和市场竞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四,这场危机表明,因单方面冒进而失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欧洲货币、财政、经济、政治等领域一体化发展的失衡。欧盟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早、进展较快,但政治一体化却举步维艰、一波三折。欧元区早就使用了同一货币,但却缺乏严格的统一财政纪律约束,为欧债危机的形成和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欧债危机从反面证明,区域一体化应该是全面、系统、统筹兼顾的一体化,货币一体化必须与财政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均衡进展,经济一体化必须与政治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均衡进展,只有不断地及时地克服各种失调、失衡,才能使区域一体化稳步健康地向前推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都在从调整发展模式的高度寻求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的途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确立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和教育研发投入;强化金融监管,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以改善经济治理,等等。这些“药方”都不错,但“良药苦口”,对于发展模式长期扭曲而导致危机的欧美发达国家而言,调整和转型需要付出巨大而痛苦的社会代价,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西方改变发展模式必须顺应世界范围生产关系变革的潮流,认清全球化进程正在由西方主导逐步向多元主导转化的大趋势,处理好与日益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的关系。这有助于西方国家消除自身发展模式中的“邪症”,走出危机困境,踏上复苏之路,并为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春华
    1. 章寿荣等: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
    2. 欧债危机:当代资本主义一体化异化噩梦
    3. 说说“城乡文化”
    4. 文化深度介入城乡一体化
    5. “专利一体化”之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6. 产业如何服务区域一体化?
    7. 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
    8. 论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与推进的着力点
    9. 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三大关键
    10. 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