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28日,《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与安徽师范大学在安徽省芜湖市联合举办“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现状和学科体系”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共有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1位学者出席。会议期间,有19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围绕会议的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现将会议有关成果综述如下。
关于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研究员发表了讲话,着重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她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与这个党紧紧联系在一起。当前,党和国家把社会建设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政策不断出台,社会工作蓬勃发展,都需要对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的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这个讲话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史、党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借鉴。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很多,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张星星研究员在开幕词中分析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滞后的几点原因:一是当代史学工作者现有知识结构存在某些缺陷;二是当代社会史研究的资料积累不充分;三是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成果难以纳入主流历史记载;四是当代社会史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他认为,党和政府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和谐的高度重视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史研究已在历史学界、国史学界、党史学界达成共识,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应当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撑和借鉴。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的学科构建
会议集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的学科体系构建进行了研讨。代表们认为,当代社会史是一门新兴学科,空白点多,具有拓荒性质;但社会史研究在国外已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在我国古代史和近代史领域也有相当的基础,所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具有后发优势,而且是体现国史研究特色的重要方面。有鉴于此,在起步阶段摸清国内外社会史研究现状,理清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学科构架,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指出,中国当代社会史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门专史,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近代社会史的接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变迁三大部分。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强调,随着学术研究视野的扩展和研究领域及范畴的扩充,社会环境史应当成为社会史学科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研究所刘国新研究员指出,当前社会管理正在从政治层面转向社会层面,这一传统政治领域的课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社会史研究视野。相应的问题是:如何划清社会管理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边界,作为社会史研究对象的社会管理其范围和视域如何界定,从“资政育人”的角度看,社会史中的社会管理研究怎样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关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张星星等与会学者强调,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应当牢牢把握其历史学属性,既要借鉴社会学等有益的研究方法,又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服从中国当代史整体研究的需要,重点研究那些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发展主线和历史主流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