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两会”落下帷幕 2010年中国经济蓝图初显
发布时间: 2010-03-16    作者:吕天玲 鄢秀钦    来源:《南方日报》 2010-03-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年一度的两会终于落下帷幕,中国2010年的经济政治蓝图在两会的讨论中清晰可见,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称“最复杂”的2010年,两会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指向。
  这一指向,包括一连串对经济问题的定调:如增长8%,人民币
没有低估,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也包括一系列新改革的破题:如收入分配改革,二次房改等;也提出了一系列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如降低通胀预期和增强财政透明度等。当然,两会也丝毫不例外的,让一些预期落空,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开征物业税打压楼市等。
  谁也不会忘记,在去年春天,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充满信心地表示:“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经济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在今年两会闭幕的时候,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在2010年做得更好。
  【明确】
  增长:GDP增长预期目标8%,调结构成为重点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目标8%左右,这个数字与去年预期目标一样。
  “今年面临的宏观形势极为复杂。”温家宝总理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在内需方面,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
  两会上诸多经济学家在解释为何将经济增速定为8%时都表示,在复杂的形势下,政府确定经济增长目标相对比较谨慎。同时,8%左右也意味着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当控制,避免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两会上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超过9%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不仅可能会耽误了中国的经济转型,而且如果是增长得太高,物价上涨很有可能突破4%。“增长率过高有可能又将我们带回到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老路上,这对我们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厉以宁指出。
  汇率:人民币没有低估,有效汇率已升值14.5%
  汇率的问题,也在今年两会上被炒得火热,只要是行长们一出现,无论是周小川还是苏宁,或是易纲,皆被问及“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人民币是否被低估的话题也成为焦点话题。
  6日,周小川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眼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属非常规政策。“但这样的政策迟早也有一个退出的问题。”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答记者问时在回答关于人民币升值有关问题时说更是言之凿凿:“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去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出口市场。”
  他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
  宏调: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加不加息?周小川在两会上接受记者们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物价和央行的预估结果相比,略高了一点,但高得不多,央行货币政策还可以按照原计划来进行。至于加息与否,则主要取决于对今后物价走势的预估。
  对于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向,温家宝也指出,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精髓。
  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需要十分谨慎和灵活。”对于刺激政策未来的走向,温家宝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1. 上下衔接与互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
    2. “两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3. 中国政治发展视角下的独特治国方略
    4. “两会”日益受关注 中国诠释国际责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