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十周年之际
2011年是中俄关系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它是两国在冷战后探索建立新型关系20年,是两国提出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是两国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0年,还是两国共同推动的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正因为此,胡锦涛主席6月16日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两国既要回顾总结这些年特别是最近10年双边关系的发展经验,还要规划展望未来深化合作的方向和途径。
中俄关系10年:健康稳定 硕果累累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年来,尽管两国内部发生了各种变化,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有了一些改变,中俄关系在条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依旧稳步和健康地向前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过去10年里,中俄双方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从两国人民长久的和平利益出发,以和平对话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复杂而敏感的边界间题,划定了两国4300多公里的边界,彻底消除了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两国边界地区的经贸、人员交往。
过去10年里,两国合作机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丰富。从国家最高层到地方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会晤磋商机制,从政府各部门合作到社会团体的密切往来,从安全、外交等“高级政治”问题的协作到环保、流行病防疫等“低级政治”的合作,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制度化建设不留“盲点”地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
过去10年里,两国务实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双边贸易从100多亿美元增加到高峰时期的近600亿美元,大大夯实了两国合作的物质基础。中俄双方还在促进相互投资,扩大产业与技术、劳务、金融与其他服务业等方面加快了合作的步伐。多年来,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内容,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投运,不仅会增加两国贸易规模,有利于两国原油贸易多元化,而且加强了两国间经济互信,巩固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
过去10年里,两国把扩大人文合作、加强彼此了解、深化民间基础作为推动全面合作的重要发力点。不断开展的各种文化交流、青年交流、教育交流、媒体交流、旅游交流,一直是中俄两国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年”、“语言年”等活动的开展,对加深两国民间了解、增加相互信任起到了积极作用。
过去10年里,两国安全防务合作内容不断丰富,两国、两军在军事政治、军事技术和军事行动等各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双方军事安全直通电话的开通、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火箭发射机制的建立、各种规模实兵演习的举行等,都增强了双方军事领域的相互信任,表明了两国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态度。
过去10年里,中俄两国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了密切的协作。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两国和中亚地区相关国家密切合作的重要平台。10年来的经验证明,该组织在各领域有成效的合作与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密不可分,中俄双边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彼此助推、相互拉动。
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事实证明,当初推动中俄两国密切合作的关键因素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有所强化,两国在安全、经济、国际运筹等方面相互帮助、相互依靠的利益需求更加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在条约确立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原则指导下的中俄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首先,未来10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俄罗斯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还是国际格局进行调整变化的时期。在这个多重因素交错、多种利益互动的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对两国维护自身利益、开辟广阔的国际空间、保证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有鉴于此,6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它清楚地表明了两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共识,强调了两国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现实国际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说明,中俄关系不仅对两国的安全与发展是一个直接的作用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发挥着重要影响。
其次,挖掘潜力、提高合作质量、争取更多实质性绩效仍然是中俄合作的主要任务,夯实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经济合作)与人文基础(相互充分了解与信任)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中俄合作的重点方向。两国元首为未来10年经贸合作提出了十分具体的目标,即到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加至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这个指标意味着,双方在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扩大相互投资、推动大项目开展以及促进高技术合作等方面大有可为。
最后,两国在过去的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相互理解、友好协商、加强彼此了解和信任是两国合作不断扩展的必要条件。不可否认,两国合作越深入、交往越频繁,在两国战略利益、民族特点、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等因素的作用下,双方利益差异和观念分歧将会经常地表露出来,这在两个大国之间当属“平常”之事。关键不是两国是否存在矛盾和不一致之处,而在于两国是否能秉承求同存异的态度,进一步推动合作,是否能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措施去化解分歧。
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把双边关系重新定位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既是对中俄合作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关系“好上加好”应是双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