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建立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之上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13-04-01    作者: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 李殿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3-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包含三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想从理论内涵、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及具体举措这四个方面来谈谈“中国梦”。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

  从理论内涵来说,“中国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之上。

  从哲学层面来看,“中国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英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把人民放在核心地位,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人民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也不一样。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凡是拥护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计献策、尽心尽力的都属于人民。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回到实事求是上去,回到人民的立场上去。“中国梦”如此得人心,原因就在于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

  就具体现实而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以人民为基点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梦。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现在的问题是少数人富裕了,多数人还没富;城市富裕了,农村还没富;有的地区富裕了,有的地区还没富。总的来说,我国各方面发展还很不均衡,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中国梦”一下子把人心凝聚起来了。梦想本来是虚的,为什么人民觉得那么实在呢?因为立场站对了。它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人民作为民族进步的核心力量。人民需要它,历史需要它,所以它得到人民拥护和历史认可是不足为奇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由此都看到了中国的新气象。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中国梦”的追求古已有之。早在古代,《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同样,在《礼记》中也有“大同”的提法,这是先贤梦想的一种寄寓。宋朝张载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中国梦”的一种体现。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各方面的落后,我们饱受外国的欺凌和侮辱。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梦”也逐渐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这就是强国御侮,实现民族自立。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志士仁人为了理想前赴后继,可惜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也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引。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为中国带来了福音,救国救民的“中国梦”才成为真正可以实现的梦想。总的来说,中华民族自诞生以来就追求繁荣昌盛,先是追求“大同”和“小康”,接着追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是努力实现民主、科学、富强。中国虽然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没有太多话语权。如果国家不富强,民族不振兴,在世界上就会被人看低。因此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提出 “中国梦”是很得民心的。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概括说来有两点:一是造福中国,二是惠及全球。说造福中国,因为“中国梦”蕴含着造福中国人民的要义。这种共同理想可以把当今中国的各种思潮整合起来,把各种力量汇聚起来,汇集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总目标上来。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符合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有利于国家建设。总之,无论是孔孟思想还是西方思想都解决不了中国目前的实际问题,但这些思想可以在“中国梦”的框架下整合起来,共同造福中国人民。说惠及全球,是因为中国的富裕是建立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上的。中国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全球的稳定。如果中国贫穷,势必成为世界的负担。中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借鉴。因此,“中国梦”既有中国意义,又有世界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举措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举措有四点:纠风开局,发展为本,民生为要,稳中求进。第一是纠风,这是深得民心的。去年开始,中央带头纠正风气,总书记不要汽车开道,不要专机,不要总统套房,不要大吃大喝,上行下效,效果明显。风气的力量很大,能把全民的精神振奋起来,这股力量不能忽视,不可低估。第二就是抓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这是解决中国许多问题的根本。第三是民生为要,人民要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子,就得了业,看得起病,如果解决不了老百姓过日子的问题,说什么都没用。第四是稳中求进,放平心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

  作为军人,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实现强军梦,军队建设是根本。第一,要强调时刻听党指挥,这是军队的灵魂和政治方向,必须坚定不移,不能动摇。第二,提升军队战斗力,要能打仗,打胜仗,这是我们军队的基本职责。提高战斗力,就要大力加强军队训练,发展武器装备,提高干部素质,研究战略战术。此外,军人要有血性,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能打败对手,进而保卫边疆,保卫政权,保卫国家安定。总之,要建设一支党中央用得上、人民靠得住、任务完得成的优秀人民军队。第三是抓作风,抓管理。要大力改善训练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人民军队。战场上没有第二名,要将培养战士们英勇善战、战之必胜的精神作为改善作风的重点。当前的形势与过去不同,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下,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军队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看清历史责任,我们建立的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常备军队,没有战事就好好训练,有了战事要拉出去打胜仗,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总的来说,强国是强军的基础,强军是强国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国家建设主要有两点保障:一个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个就是建设强大的军队。我们的军队要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匹配,与我们实现强国梦的需求相适应,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本报实习记者 孙妙凝/采访整理)

    1. 廓清对“中国梦”的五种误读
    2.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 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4. 李文: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
    5. 习近平制度建设思想梳理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