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邓小平的民间外交思想和实践活动已有初步研究。其中的代表性成果有:齐怀远的《邓小平的民间外交政策思想与实践》,吴清和的《邓小平人民外交政策思想及其实践》(均载王泰平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邓小平与中美民间外交做一较为深入的专题探讨。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05CDJ005)的成果之一。
高度重视对美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
民间外交是指区别于政府正式外交、但同时又带有明确外交目的的对外交往与交流。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一样,邓小平也一贯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他曾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8页。。邓小平所说的人民外交,就是通常所指的民间外交。他认为:“如果只有两国政府的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国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基础的。”转自刘庚寅:《民间外交四十年》,载《新中国外交风云》第5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积极开展对美民间外交是邓小平用力最多、成效也很明显的一个方面。
邓小平开展中美民间外交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现实依据。首先,两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密切的人员往来,出现了不少主张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热心人士,除了老一辈“中国通”外,还有许多虽已退职但仍有政治影响的政界人士,如前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老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等。此外,美国雄厚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外国青年学子前往学习深造。这些人当中,有的学成归国,有的留在美国发展,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其中在政治领域有陈香梅,在科技领域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科学家。经济界的杰出人才就更多,国内各著名高校几乎都有美籍华裔企业家捐资兴建的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或办公大楼,设立的奖教金、奖学金等。这为邓小平成功开展中美民间外交提供了多种渠道。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方针的指导下,实现了中美官方关系的正常化,并由此积累了民间外交的丰富经验。再次,中美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客观上需要加强包括民间层次在内的全面交往。民间外交的广泛、深入开展,能够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为两国友好关系的长期稳定,实现远东乃至世界的长久和平和持续发展,提供深厚的民众和社会基础。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由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率领的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要发展中美关系,首先要增进了解,我们要多了解美国。美国朋友要多了解中国。”他还说:“我是热心发展中美关系的,希望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加强。”刘连第编:《中美关系重要文献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1985年4月,他在会见美国工会代表团时指出:随着相互熟悉,美国工人和工会会相信,中国工人和工会是可以打交道的,是可以交朋友的。同样,中国工人和工会也会感到美国工人和工会是可以交朋友的。希望中美两国工会之间今后有更多的来往。在来往中,把意识形态问题撇开,根本不去管它,就讲友谊。《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2~1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