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张海鹏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国家没收了国民党政府控制的垄断资本即官僚资本的企业、银行,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物质基础,随即也成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基础。经过将近60年的探索和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筑牢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虽然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与30年前,与60年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我国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还是文化领域,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

  有人或许要问,60年前,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很简单,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明,来理解。

  首先,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演变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对帝国主义而言)和民主进步(对封建主义而言)。在中国,哪一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能取得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在晚清,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戊戌维新运动被慈禧太后打在血泊中,未能成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以及民国初年由同盟会改组的中国国民党,是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有可能通过推翻清政府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被清政府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窃夺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人民涂炭。五四运动以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布开来。1921年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前进方向有清楚的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从十年内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广大的地区和人民从事艰苦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号召,鼓舞着广大的地区和人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共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二,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老百姓的追求。大同理想较易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孙中山的思想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三民主义中,孙中山最看重的是民生主义。所谓民生主义,孙中山用的英文词就是“Socialism”。这个英文词,通常被翻译成社会主义,孙中山以为翻译成民生主义更好。有时候,孙中山直接用社会主义来说明他的民生主义主张。1912年,孙中山曾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做到:“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23页。。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并不是要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而只是要反对少数人对社会财富的垄断,防止资本家垄断所产生的社会流弊。

    1. 实践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探讨
    2. 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
    3. 毛泽东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
    4. 张启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5. 人民选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 读《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
    7.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8. 朱文通:李大钊与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主选择
    9. “不问姓社姓资”是一种曲解
    10. 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