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三个月,1958年1月,毛泽东就提出把党的工作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要求县以上各级党委都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一定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的技术革命。这实际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八大路线的延续。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所鼓舞,已经和正在形成生产高潮。这种情形深深地感动了毛泽东。但是,由于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他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大跃进”很快遭到挫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当然,应当看到,搞“大跃进”的主观动机毕竟是为了尽快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贫困落后面貌、迅速发展生产力的目的,这反映了几代中国人强国富民的热切愿望。毛泽东说:“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这些话,也反映了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一种真实心态。毛泽东不会容忍奋斗了大半生所建立的新中国长期落后下去。
还应当看到,对“大跃进”发生的错误,毛泽东是最早发觉到的,并立即进行反思,努力加以纠正。为了克服“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困难,在毛泽东主持下,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到1962年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在调整政策的过程中,对形势的估计和对采取的某些措施,党内发生了意见分歧。以包产到户问题为导火线,使毛泽东认为有些领导人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引发了他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又进一步重提阶级斗争。他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并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危险,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基础。接着,在全国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标志着毛泽东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但这时他仍提出,不要让阶级斗争妨碍了我们的工作,要把工作放到第一位,阶级斗争不要放在很严重的地位。由于对阶级斗争作了一定的限制,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得以继续顺利进行,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时,也并没有放松对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关注。在社教运动中,他提出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相结合的思想。他是这样说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者必须结合。只搞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而不抓阶级斗争,人的精神面貌不能振奋,还是搞不好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只搞生产斗争,不搞科学实验,行吗?只搞阶级斗争,而不搞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说拥护总路线,结果是假的。”毛泽东同薄一波等人的谈话,1964年3月24日。又说:“只讲生产,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结果增不了产。光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搞增产,也要垮台。”毛泽东在中共华东五省一市党委书记会议上听取汇报时的讲话,1957年12月17日。他强调,要使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利于生产;社教运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紧密结合生产;衡量社教运动搞得好坏的标准之一要看是否增产,“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生产要发展,如果生产搞坏了,下降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失败了”。毛泽东同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的谈话,1964年4月21日。
在毛泽东看来,抓革命,抓阶级斗争,应当而且能够促进生产,因而用抓阶级斗争、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来促进生产的发展,叫做“抓革命,促生产”。实践证明,这并不是好办法。它可能奏一时之效,但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旦把阶级斗争夸大和强调到各项工作之纲的不正确的地位,不仅会造成社会和人们思想上的紧张空气,并且会使一些干部和群众难免受到错误的打击,不可能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去抓生产,因此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反而严重影响生产。
1963年夏,毛泽东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在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以后,搞一个五年设想,就是基本上搞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者说工业体系;然后再有15年左右,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转引自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63年9月6日。他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落后的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341页。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一直是毛泽东思考国内问题和做出决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毛泽东的这些思想,通过周恩来1964年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发表出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动员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四化”而奋斗。毛泽东在世时,我国已经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尖端科学技术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应当说,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毛泽东都是重视生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