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主持编纂的《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期刊志》(以下简称《北京志·期刊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业的期刊志,它主要收录了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杂志——《中西闻见录》始至1993年底的120余年间,北京地区创办的各类期刊共计一万余种。
北京地区的期刊向以数量大、质量高、影响广泛而著称。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北京期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研究北京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期刊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轨迹,不仅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与期刊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期刊事业的总体情况。综观《北京志·期刊志》中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93年期间期刊事业的发展,便不难发现,其兴衰起伏反映了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发展及变革的情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1949~1966年:期刊事业的初步繁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期刊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扶植期刊的发展。1949年北京首次进行期刊注册登记,当年登记在册的期刊有54种,这中间包括1949年以前创刊的期刊以及当年创刊的期刊。这些期刊至1993年仍在出版的只有14种,其中社会科学与综合类期刊有10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有4种。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占到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陆定一:《新中国的文化教育》,1950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党和政府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扫除文盲的工作。为配合这一运动,1950年6月,全国第一次出版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期刊工作的决议》,决议提出应增加通俗期刊,配合工农兵的识字教育与文化、政治、技术教育。同时,决议还要求各类期刊应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逐步做到专业分工,并注意在民族地区出版民族语言的期刊等项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期刊的发展壮大,同年10月,政务院在《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特别指出要把期刊出版工作提到很重要的位置。1952年8月,政务院又颁布《期刊登记暂行办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期刊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期刊种类明显增多。
(一)1949~1958年:期刊增长较快的阶段
1社会科学与综合类期刊
社会科学与综合类期刊1949~1958年,即已新创办期刊130种。这一阶段主要有五类社会科学与综合类期刊增长较快。
其一,政治类期刊迅速增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稳固政权,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类期刊主要是为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而服务,因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类期刊增长较快,几乎每年都有新刊面世,9年间共新创刊政治类期刊15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