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刘仓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60年多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出哪些阶段性特征?根据什么样的标准划分新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时期?这是研究文化史的基本问题。因为文化史分期的标准不同,对一定历史分段的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的把握也会有区别。

  学术界对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做出许多探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有人认为,新中国文化60多年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1949~1978年,奠定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1978~1997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97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樊锐:《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成就和主要经验》,《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6期。这种分期是把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奠基、改革开放后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和中共十五大以后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划分文化史分期的根据。实际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这种分期旨在说明新中国文化发展量的积累,是可以的,但没有反映出质的阶段性的变化。有人认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新历程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确立了新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论政策;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十年浩劫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三个阶段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历史时期,也是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文化建设60年发展成就举行发布会上答记者问,2009年9月14日。这种分期是以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包括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为根据,从而也是划分新中国文化发展阶段的根据,其表现是以文化事业发展、低谷、发展的波浪形特征。实际上,新中国文化的性质并不是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而是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时期,另外,后30年文化事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过曲折。还有人提出新中国60多年来中共文化理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探索阶段(1949~1965)、探索陷入误区(1966~1976)、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977~1996)、文化体制改革展开(1997~200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3至今)。李道中、杨吉华:《建国六十年来我党文化理论的演变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5期。实际上,从1977年到1996年,除了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在发展;后两个阶段也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推行,只是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体制改革才加快了脚步。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后,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经过试点之后全面铺开,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特征,就是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把文化体制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阶段不合适。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开拓前进
    2. 新中国城市历史分期研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分期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视阈下的知青上山下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