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
“坐九望十”巩固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 2012-11-12    作者:郭远明 林艳兴 桂娟 杨玉华 吴涛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2-11-12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年秋粮种植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区近期不发生严重寒露风,秋粮将继续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近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颇为感慨,“过去的十年并非风调雨顺,在这样的挑战下实现‘九连增’,实属不易。”在他看来,在粮食主产区遭遇频繁天灾和病虫害多发的情况下,今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够实现“九连增”,不仅为中国抑制通胀预期、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今年国际粮价持续“高烧”的情况下,进一步夯实中国的粮食安全防线,具有特殊意义。

而且,分析人士在采访中认为,今年美洲地区旱灾严重,玉米、大豆等作物均出现减产,世界粮价上涨压力趋增,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丰收将直接影响世界粮食价格走势,为缓解粮价压力、稳定国际粮食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当前粮食生产喜人局面后的隐忧。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九连增”的粮食生产新高度已经奠定,但从总体看我国粮食供应仍处在紧平衡状态,生产基础还不稳固。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如何?明年能否实现“十连增”?未来粮食生产的增长点在哪儿?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政策“重农”结硕果

 

“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并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抗灾减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关键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生产发展之路,“粮食总产‘九连增’,就是这一经验的最好佐证。”

在总结粮食“九连增”具体经验时,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告诉本刊记者,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的自觉性,以及科技人员服务粮食生产的主动性,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他以河南省为例介绍说,近年来,全省全面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办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去年共发放良种、农机、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118.9亿元。此外,还建立健全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去年给予101个产粮大县各项奖励资金超过16亿元。

郭天财认为,尽管成绩辉煌,但从长远看,中国粮食生产的保障条件还不够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仍然较低,“特别是近两年来,种粮成本增加较高,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十分突出,政府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才有可能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以及更多更大的丰收。”

“今后,除了继续抓好政策和科技‘双保险’外,还得从转变经营体制机制上入手,向创新要未来。”他说,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老人农业”甚至无人种地的现象日渐突出,“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加大土地制度的创新。”

 

粮食供应仍呈紧平衡

 

723,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月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国家粮食局价格调控司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自2004年以来,大豆是我国粮食进口最主要品种,“但近年来,原来进口量相对不大的几个品种都出现急剧上涨趋势。”2004年,我国进口粮食约2000万吨,而201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超过6100万吨。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总经济师朱险峰等专家为本刊记者分析说,在全球极端天气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进口量猛增有利于下半年市场的稳定,“但这种粮食连续增产和持续高速进口并存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还是难以赶上消费需求的步伐,粮食需求呈刚性增加。”从未来消费趋势看,我国粮食无论是结构性需求还是刚性需求都将持续扩大。

首先,随着我国居民肉蛋奶需求不断增加,对粮食需求产生了乘数放大效应,饲料用粮等用以转化肉蛋奶的粮食需求量持续提高。近两年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并超过了小麦价格,导致部分地区大量小麦被用作饲料。小麦被用作饲料的数量由2008年的500万吨增加至2011年的1600万吨。大连商品交易所预计,2011/2012年度,我国饲用小麦量达210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近60%

其次,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粮食保障压力的同时,我国内粮食纯消费主体也在持续增加,刚性需求增加的压力持续增大。2011年,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半,大量农民转身入城变成市民。这一变化带来粮食消费市场上消费主体供需之间的巨大变化。仅从2009年到2011年两年间我国城镇化人口从46.6%上升到51.27%,这意味着这期间有6000多万人从农民变身市民,也即是6000多万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

 

    1. 确保新常态下粮食安全
    2. 未来10年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3.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 粮食安全首当其冲
    4. “适度进口”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5. “中国养活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6. 重视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家庭经营
    7. 李周:关注粮食安全的四个不同层面
    8. 关注粮食安全的四个不同层面
    9. 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矛盾
    10. 粮食安全战略里的中非合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